张太后听到这里,神色越发冰寒,眼睛也眯了眯。
裴元的声音又转柔和,认真的问道,“区区一个不值一驳的弥天大谎,居然能陆陆续续在十年间兴风作浪,太后可想过,这是什么原因吗?”
张太后显然早就想过这些问题。
直接脱口说道,“有人想要对付本宫,也想要对付皇帝。”
裴元当即赞成道,“不错,太后所言,一下子就抓住了其中的要害。”
“如果说,是有些人想要攀附郑旺,在其中贪图富贵。那么,在正德二年郑旺身死之后,这件事就该悄无声息了。可与之有关的谣言却层出不穷,愈演愈烈,这就说明这些人醉翁之意不在酒,心思全在太后和陛下身上。”
“以陛下的聪明睿智,又怎么能看不透其中的端倪呢?”
“所以面对此事的时候,太后和陛下的立场其实是高度一致的,太后也根本不用怀疑陛下的用心。”
张太后冷呵了一声,“他是怎么想的,只有他自己知道。”
裴元假装没听到,继续说了下去。
“如今马上就要正德八年了,陛下青春正好,太后也定能仙福永享,寿与天齐。难道之后漫长的日子里,仍旧烦恼于这些污浊不堪,败坏天家清誉的事情?”
裴元可太知道这个郑旺妖言案的影响了。
之后宁王造反的时候,讨伐檄文中中很重要的一个理由就是,“上以莒灭郑,太祖皇帝不血食。”
朱宸濠在在劝说江西官员追随他造反的时候,更是直截了当的说出了“祖宗不血食者今十有四年”的话。
意思就是直指朱厚照根本不是太祖朱元璋的后代,完完全全的是个冒牌货。
这也是张太后和朱厚照对郑旺妖言案最警惕的后果。
——如果皇帝的母亲是假的被证实了,那皇帝的父亲是不是真的,又有谁能确定呢?
事实上,张太后一直都在头疼此事。
一开始郑旺开始妖言惑众的时候,引起的影响并不大,很多人还可以直接无视。
但是弘治十七年的时候,郑旺找到了宪宗长女仁和公主,并且带着从宫中流出的物品前去拜访,一下子就把事情闹大了。
朝廷虽然彻查了此事,但是弘治天子却硬顶着死活不肯杀那郑旺。
为了让仁和公主不再管这闲事,帝后二人还忍气吞声的在当年给了仁和公主武清县利上屯地二百九十四顷表示心意。
张太后那时候就一直引以为患。
一直等到弘治天子驾崩,这郑旺都安安稳稳的活着。
朱厚照继位之后,张太后立刻就有除掉这郑旺的想法。
但是刑部尚书闵珪却抓住朱厚照登基,需要大赦天下的惯例,把郑旺从刑部大牢中放了出去。
有人提醒闵珪这个犯人的特殊性,问问要不要请示下当今的陛下和太后?
闵珪却独断专行的,以凡是不在不赦名单中的都可以放掉为理由,直接将郑旺释放了出去。
一直等到正德二年,郑旺再次跳出来的时候,张太后才如愿以偿地将郑旺杀掉。
她原本以为随着这个祸首的死掉,一切都将归于平静,但没想到这次的山东案与郑旺妖言牵扯极深不说,眼前这锦衣卫甚至还提到,这些蛊惑人心的话,多年以来,一直在市井中流传。
张太后愤怒之余,听着裴元话中的意思,忍不住反问道,“难道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裴元闻言微笑道,“回禀太后。这就是臣为何会说,这次德藩案与郑旺妖言牵扯在一起,是一件好
0692 还得是你-->>(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