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西将领陷入不复,蓝玉案便是如此由来。
但如今朱标在,朱应归来,淮西自然会走向全新的篇章。
至于靖难?
朱棣都已经被朱应给收拾了,还会有靖难吗?
“参见皇太孙。”
“参见皇太孙……”
随着淮西众将参拜行礼。
周围的藩王,百官。
乃至于应天城前的无数百姓,纷纷跪了下来,参拜行礼。
这无数人就好似海浪一样,跪下行礼。
高呼声响彻整个应天城虚空。
尤为的震撼。
“国之储君,总兵之权,掌大明军队。”
两道圣旨,彻底奠定了朱应在大明的权势。
同样。
这也是朱元璋与朱标在万民面前给的承诺,让朱应全力推行大明变革的承诺。
他们,没有食言。
“雄英。”
“以储君的身份,接受你臣民的行礼吧。”
“你,长大了。”
“能够独当一面了,爷爷相信你一定可以打造出你想要的大明。”朱元璋走上前,拍了拍朱雄英的肩膀。
“爹也会全力支持你。”朱标也是温和笑着。
闻言!
朱应重重点了点头,随后走到了祭台边缘,俯瞰看着下方的无数跪地行礼的臣民,这一刻,似天下万物都臣服在了脚下。
这种感觉,当真难言。
“大明的子民们。”
“免礼。”
朱应双手一抬,带着中气十足的声音响彻天穹。
“谢太孙殿下。”
无数回应声随之响起。
无数百姓看着那祭台之上的朱应,甚至涌现出了一种激动,狂喜。
如今朱应已经是贤名在外了。
武功乃是当世之最,封狼居胥之功。
而文治更是提出了诸多治国之策,利国利民。
朱应能够成为皇太孙,这是民间所期望的,众望所归。
“今日。”
“承蒙皇上与太子看重。”
“封我为皇太孙,为大明第三代储君。”
“此乃长辈恩泽,朱应不敢辞,更不会辞。”
“正如圣旨宣诏,我生于皇族,却长于民间,知民间疾苦,知万民心中所想。”
“得此重任加身,我必会恪尽职守,绝不会辜负皇上与太子所期,更不会辜负万民所期。”
“我为皇太孙。”
“定立志强盛大明,以仁德恩泽万民,以武治震慑外邦蛮夷,以国法,以仁德,恩威天下。”朱应大声的说道,神情格外郑重。
随着朱应话音落下。
原本平静下来的百姓们更是沸腾。
“皇太孙圣明。”
“皇太孙万岁。”
“皇太孙……”
无数百姓振臂高呼,激动无比。
似每一个人都是发自内心的支持朱应为储君。
“正值于今日大典。”
“万民齐聚。”
“我也要宣布有关于大明未来的几项国策,同样,恩泽万民。”
“此乃吾之期望。”朱应话音一转,正色的神情仍然不变。
闻言!
许多百姓变得更为期待起来。
之前提出的免税国策!
特别是摊丁入亩,那可谓是深入人心,让无数百姓受益。
只待秋收之时就可以真切看到结果,如今朱应又有国策施行,那必然是影响天下的。
“这小子又要干什么?”
对于朱棡等藩王而言,此刻却是尤为的忐忑。
如今他们该被削的都已经被削了。
好不容易有了一次反抗,却被直接压下了。
归根结底。
他们的父皇完全站在了朱应的身后,让他们根本没有办法抗衡。
如今朱应又要提出国策,他们立刻就想到了是不是针对他们的。
“但愿是好事吧。”
“摊丁入亩已经让我损失惨重了,如若再来,那就真的无可奈何了。”
“唉。”
“或许是利国利民,但也未曾考虑吾等作为人臣的死活啊。”
“希望皇太孙能够手下留情吧。”
不仅仅是藩王忧虑,此刻许多朝堂权贵也是如此。
看似如今大明一片和谐,在军队的震慑下,各地摊丁入亩的施行也在持续,并未遇到太多的阻碍。
可实质上,这一切都是因为军队震慑,还有那位杀人不眨眼,真正会下死守的洪武皇帝在。
第343章 封皇太孙,列储君位,封总兵,总管大明兵权!-->>(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