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42章 认祖归宗!录入宗谱!万民见证!高呼万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便是早就准备好的诸多朱家先祖的灵位。

    “雄英。”

    “参拜先祖,拜祭天地吧。”

    朱元璋声音温和的说道。

    “恩。”

    朱应点了点头。

    看着眼前朱家列祖列宗的灵位,缓缓跪了下来。

    然后三拜九叩。

    行孝道大礼。

    再然后。

    便是祭拜天地。

    待得所有礼毕。

    “礼成。”

    “宗人府录皇长孙以及妻儿子嗣入宗谱。”

    “恢复皇族身份。”

    “为吾大明嫡长一脉。”刘璟大声道。

    “宗人府,接令。”

    在下方的宗人令大声回道。

    而在他身后。

    便是几个宗人府的官吏,提起笔,写下了朱雄英的名字,写下了朱应妻儿的名字。

    自今日。

    朱应重新归于宗谱之中。

    而这时!

    朱元璋走到了祭台边缘,看着城前聚集的无数百姓,缓缓开口:“大明的子民们。”

    “咱,朱元璋。”

    “所有人都知道。”

    “洪武十五年时,咱失去了妻子,咱失去了孙子。”

    “那一年,咱甚至都不愿意再想起,更不愿意再提及。”

    “但……”

    朱元璋停顿一刻,看着身边的朱应,老脸上也挂起了一抹开怀与欣慰:“苍天庇佑,吉人自有天相,咱的孙子没死,而是在民间长大了。”

    “或许这也是冥冥中的天意,让咱孙子在民间长大,以寻常百姓的身份知晓民间疾苦,知晓民间喜乐,更以一个寻常大明男儿的身份,入伍从军,报效家国。”

    “虽说咱孙子在洪武二十年入伍时并非是循规蹈矩,而是被沈家所害,但他那陷阵杀敌,阵前斩将,一桩桩一件件的战果做不得任何假。”

    “咱当初看着他的一封封战报,只感慨吾大明出了一个无双战将,却根本没有想到他会是咱的亲孙子。”

    “自洪武二十年到二十三年。”

    “辽东之战,北伐之战。”

    “咱孙子经历了无数场战事,从尸山血海之中爬出来,最终完成了武将之最,封狼居胥之功。”

    “咱想说,他了不起,真的很了不起。”

    “咱朱元璋能够有如此了不得的孙子,是咱朱元璋的荣幸,更是咱大明的荣幸。”

    “咱,以他为骄傲。”

    朱元璋虽老,但此刻他的话音却中气十足,声音也是传开在这应天城前。

    这些话音传开。

    所有听到的臣民们都可以听出一个意思,他朱元璋为朱应而骄傲,为朱应而自豪。

    同样也表明了一个意思。

    朱应。

    哪怕没有皇族血脉,那他也会是大明最出色的武将,更是报效家国的功臣。

    同样。

    也正是因为朱应拥有皇族血脉,这也让皇族无比长脸。

    总结而言。

    朱元璋就是告诉世人一个意思,他皇族第三代嫡长孙并非是依靠皇权而得到的一切,而是依靠自身出生入死的战功获得,是用命博取而来的。

    而对于这些。

    无数臣民自然是深为认同。

    封狼居胥这个四个字,可不是皇族身份能够做到的!

    如若能够轻易做到,那华夏数千年来,封狼居胥之人也就不会只有昔日的霍去病了。

    “今日这认祖归宗大典。”

    “原本是在祖庙的,但咱孙子说了一句。”

    “他虽生于皇宫,却长于民间。”

    “理当与万民共同见证这一场认祖归宗之礼,更当让万民见证他归于皇族,不忘万民之恩。”朱元璋又大声说着。

    随着这些话音落下。

    “皇上万岁。”

    “大明万世。”

    “恭贺皇长孙认祖归宗。”

    “万岁……”

    应天城前,无数臣民纷纷高呼着。

    声音震耳欲聋,无不为朱应认祖归宗大典而贺。

    当然!

    朱元璋也不愧是从微末的开国帝王,话语也是带着一种难言的打动人心。

    让皇族离民间百姓更为亲近。

    而这个媒介,便是朱应,朱雄英。

    随着声音逐渐平复下来。

    朱元璋扫视了一眼后,又大声道:“趁着今日这认祖归宗大典,咱,还有一道旨意要宣布。”

    “关系咱大明未来,更关系天下万民之未来。”

    此话落下。

    应天城前的喧嚣声逐渐平复下来,无数人都是期盼的看着朱元璋。

    ……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