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谈判,却没有秦科她们这么顺利。
对于林海东坚持C公司要占百分之五十的低端设备份额,郭俊明坚决不同意。除了高端设备全部由C公司提供以外,V公司还要分得中端设备百分之三十的份额。
林海东见郭俊明得寸进尺,更不相让。双方争执不下,谈判僵持在那里。李童根据秦科提供给她的V公司的产品信息,知道V公司不可能达到她们的预期目的。见双方僵持不下,她说道:“郭总,林总,我是搞技术的工程师。站在技术角度来说,我们现在的争执没有太大意义。我们C公司跟V公司合作,不但要卖出我们的产品,也会考虑到V公司的利益。V公司愿意跟我们C公司合作,必定在产品上存在短板,不能满足客户的全部需求。既然我们都有各自的需求,不妨就凭产品来说话。份额多少不能单凭我们口中所说的数据为准,要区分不同的网络客户群体,决定在哪一个点使用哪一家的产品。最后,综合考虑,让我们双方达成一个都能接受的比例。”
徐向宁说:“郭总,林总,我认为李童工程师说得非常有道理。”
林海东说:“郭总,既要让我们双方都满意,更要顾及客户的利益。请你们考虑我们的建议。”
郭俊明说:“林总,既然我们现在达不成一致意见,不妨先停下来,看看我们双方技术部门的交流情况,然后,再继续谈。”
从会议室出来,秦科听林海东介绍了谈判过程后,笑道:“林总,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不必着急,我们技术部门会为你提供有力的谈判砝码。李童说得很对。产品的实力会决定我们的最终份额。”他接着说道:“李童、嘉允、雨薇、洪亮、明昭,你们五个人都是我们C公司的技术骨干。从现在开始,我要你们扎根V公司,全力以赴,测试V公司的产品,尽快获得第一手技术信息。另外,我马上安排人从西州调货,发到滇省。我们不但要做两家产品的兼容性测试,也要做我们自己产品的压力测试,让我们的产品性能替我们说话。”
当江嘉允说秦科为她们争取到V公司的津贴补助后,李童高兴地说:“秦总,跟着你干,一点亏也不会吃。在这里干一年才好呢。”
林海东笑道:“李童,要是一个项目需要干一年,沈总会骂我们的。”
秦科说:“林总,你和向宁要尽快得到这个项目的客户分布情况以及他们的具体网络需求。要分门别类,越详细越好。”
林海东把商务谈判的情况如实向沈菁汇报。秦科把技术交流的情况以及自己的建议,也向沈菁做了详细说明。又把张昉的情况说给沈菁听。
沈菁听完他俩的汇报,说道:“我们就按照秦总的意见办。事实胜于雄辩,V公司以及它的上级主管部门也不会睁眼说瞎话。另外,我马上去调查张昉的背景,做到知彼知己。”
V公司的郭俊明和杨玉斌先碰了个头,互通了各自在谈判和交流中得到的信息,然后,一起向牛利军汇报。
郭俊明听杨玉斌同意秦科的提议,要全面测试V公司的设备,担忧道:“杨总,我们答应C公司的要求,会暴露我们产品的弱点。是不是有点草率了?我觉得可以再商谈。”
杨玉斌说:“郭总,C公司不愧是一流国际大企业,卧虎藏龙。你不知道那个秦科有多强。他对我们的产品了如指掌,无需看资料,就说得清清楚楚,比郝永峰厉害多了。他一眼就看出我们PPT上的产品参数与实际不符,但并没有说破,也没有看不起我们,说明她们真有合作诚意。我认为趁此机会,让她们把我们的产品测试一遍。或许能发现我们没有发现的问题,以改进我们产品的性能。同时,让她们培训我们的工程师,为我们将来独立做项目打下基础。她们愿意付出辛劳,我们学到本事。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牛利军说:“杨总,郭总,我了解秦科,他在C公司是传奇一般的存在。不跟C公司合作,我们根本无法中标。我们的上级主管部门也主张我们跟C公司合作。这是一个大好机会,对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和产品性能都很有帮助。至于我们和C公司到底各自该占多少份额,我也说了不算,得由上级领导决定。无论如何,合作是必然的。我们就放手,让秦科她们来做。杨总答应付给她们的津贴补助,我批准。”
郭俊明见牛利军拍板了,也不再坚持己见。
(三)
秦科安排李童、柳雨薇和曲洪亮带领V公司的几名工程师,做V公司产品与C公司产品的兼容性测试。他和江嘉允、伍明昭带领V公司的另外几名工程师,展开对V公司产品的性能测试和压力测试。
为尽快得到测试结果,她们早出晚归,加班加点,不辞辛苦,用了一个星期时间,就做完所有的测试项目。在测试过程中,她们发现了V公司产品的三十多个问题。问题一旦发现,她们就让V公司开发人员立即整改,再做回归测试,直到问题不再复现。
秦科一行人的敬业精神把V公司的技术人员感动了,也不叫苦,不叫累。遇到不懂的问题,秦科就从原理上和协议上,给她们予以详细讲解,直到她们完全明白。秦科的专业性让V公司技术人员如同遇到一个知识渊博、技术高超的老师,有问必答,有求必应。她们普遍觉得在这一个星期内学到的知识,比她们在V公司工作了这么长时间学到的都多。
V公司没有高端网络核心产品。通过对V公司中、低端产品的严格测试,秦科发现V公司的产品和C公
第一百三十八章 谈判-->>(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