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刘备最后还是力排众议,把后将军之位给黄忠了。
    也不知黄忠此时是作何感想?
    在另一个位面里,
    或许正如《三国演义》里写的那般,黄忠临死前对刘备说的那句话一样:
    “臣乃一武夫,幸遇陛下!”
    虽然历史上黄忠死时,刘备还没称帝。
    但也正是刘备的信任和拔擢,才让黄忠这颗宝石在生命最后的几年里,绽放出耀阳的光芒来。
    如果没有刘备,黄忠或许将永远埋没在平凡武夫之列。
    正说时,忽有探马飞报:
    “曹操差于禁为将,领七路精壮之兵到来。”
    “已屯驻于安阳矣!”
    关羽急忙问具体情报。
    探马回报说,于禁此来,耀武扬威,鸣锣击鼓,虎步向前。
    关公闻言,勃然变色,美髯飘动,大怒道:
    “天下英雄,闻吾大名,无不丧胆。”
    “曹仁将汝南之兵,俱为关某打服。”
    “缩于新城,不敢出战。”
    “于禁匹夫竖子,何敢如此狂悖,小觑关某!”
    陈登在旁侧言道:
    “关将军不必着急,魏国既在河北战事受挫。”
    “曹仁又被困于新城,于禁乃能征善战之将,精通兵法。”
    “所以大张旗鼓者,盖为壮声势,以振士气耳。”
    “不必理会他,专注攻打新城即可。”
    关羽奋然道:
    “必妄图挫关某二十年之声价耶?”
    “某此战必擒于禁,斩杀曹仁!”
    “那将军有何对策?”陈登问。
    话甫方落,甘宁健步跑来。
    连连大呼:
    “督帅!涨水了!涨水了!”
    陈登急止之曰:
    “兴霸慢行,军营里不可大声喧哗!”
    甘宁乃一面赔礼,一面解释道:
    “……府君有所不知,这几天连下暴雨,淮水处的水漫涨上来。”
    “我军大营里已经渗透进水来,将士们鞋履尽湿,困苦不堪。”
    “吾见部卒困顿,特来禀报督帅。”
    关羽引众人,出营查看。
    果见淮河之水漫处,已经淹到大营里来了。
    于是关羽便下令,让大营往山坡上般。
    趁着搬营之时,又谓陈登道:
    “元龙随我上高处,观看魏营。”
    陈登领命,即上马与关公引了十数骑,望高阜处望之。
    只见新城上下,皆屯着军马。
    而淮河之水甚急,眼看就要没上平地了。
    关公看了半晌,喜道:
    “于禁必为我所擒也!”
    左右人纷纷问,如何擒拿于禁。
    陈登便道:
    “莫非是引淮河之水,浇灌汝南乎?”
    关公大喜,连连道:
    “某正是此意。”
    “目今炎夏未退,秋雨连绵。”
    “雨霖已连下十日,照此下去,淮河之水必然泛涨。”
    “届时,某只需差人堰住各处水口。”
    “待水发时,乘高就船,放水一淹。”
    “……呵呵,新城各处之兵,皆为水中鱼鳖矣!”
    水攻一般是用来困住敌人用的。
    城池被水围住,城内的人就只能慢慢等死。
    比如曹操水淹下邳。
    但关羽此刻,却有了一个更大胆的想法。
    历史上的水攻,都是直接掘堤坝之水,引水灌城。
    但如今天公作美,暴雨连下数日。
    如果引水灌溉,是有可能直接把于禁所在的安阳城给一举冲垮的。
    因为三国时期的城墙,主要是夯土墙。
    在面对大水的冲击时,有可能被直接冲倒。
    关羽适才登高望远,就发现于禁所在的安阳城,城池远不如新城坚固。
    毕竟三国的坚城,屈指可数。
    而于禁之所以率七军屯驻于安阳,也好理解。
    安阳距离曹仁所在的新城不远,两座城池可以护卫犄角。
    相互呼应,对望为援。
    但关羽却敏锐察觉到了,先擒于禁的战机。
    “……如今虽然水位暴涨,只是将军欲直接引水冲垮安阳,恐非易事。”
    陈登提出了关羽作战计划的难点。
    水攻虽然好,但前提条件也多。
    第一,你得修运河把水引来。
    第二,你得修堤坝不能让水跑了,要让它流向你想让它流向的地方。
    这两项工程都是极费人力、时间的。
    通常都是进攻方有巨大优势时,才敢这么干的。
    不然城里人的要是出来骚扰你,你就没法踏踏实实干。
    所以围水灌城,通常都是用时间来换的。
    关羽脸色此刻十分兴奋,他对陈登说道:
    “元龙可还记得,八年前,李相在淮南所为之事乎?”
    八年前?
    陈登眼眸一蹙,仔细回想。
    八年前那会儿,还是曹刘的蜜月期。
    两家联合,一同灭掉了不可一世的袁术。
    然后两家共同瓜分了淮南。
    之后在李翊的出面牵线之下,曹刘两家合作,一起修建了一项伟大的工程。
    “芍陂河道!”
    陈登如醍醐灌顶,几乎脱口而出。
    八年前,在李翊的主张下。
    曹刘两家以芍陂为点,向上修建了大量运河。
    将淮水、灌水、颍水全都连接在了一起。
    当时李翊这个作法,遭到了刘营不少人的批判。
    理由就是,修芍陂虽然可以灌溉淮南农田。
    但见效时间短,工程却又十分浩大。
    这会使得将来曹刘两家的争斗中,刘营一方失去先机。
    而李翊给出的解决办法是,跟曹操合作一起修,以减少成本。
    等芍陂河道修好以后,两家一起用。
    这个作法,再次招来了众人的反对。
    因为曹操的河道是最多的,整个豫州、淮南水系几乎都在曹操那里。
    如果两家合作一起修,刘备要吃大亏。
    可李翊还是力排众议,劝刘备跟曹操合作修此河道。
    最终刘备采纳了李翊的建议,选择以极高的成本代价,跟曹操合作修河道。
    彼时的曹操,见刘备主动当这个冤大头,自然是欢喜无限。
    八年过去,芍陂河道早已建成。
    而淮水的各处河堰,自无少缺。
    最重要的是,凭借陈元龙的淮南水军,关羽已经夺取了淮水的制水权。
    接下来,他只需将淮水的各处河堰掘开。
    便能将淮水作为攻城锤,一举撞开于禁的安阳城。
    念及此,陈登不禁抚掌感慨道:
    “李相莫非在八年便已料算到会有今日乎?”
    关羽一捋长髯,眸中尽是尊敬之色,慨叹道:
    “若说别人,关某断不信其有此大能。”
    “可若说及先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元龙亦与之共事十多年,岂不知其非凡本领乎!”
    陈登一怔,下意识地看向北方。
    内心里对李翊感到由衷的佩服。
    十年之前,他治好了自己的病。
    并在他的建议之下,改食鲷鱼。
    如今陈登的身体,依然康健,这都拜李翊所赐。
    “……子玉啊子玉,陈某今生幸得有你这么一个朋友。”
    陈登心中感慨,竟有些悲戚。
    觉得好久没见着李翊了,实在想念他的紧。
    少时,关羽与陈登即刻制定了作战计划。
    然后下令,叫各营将士多预备船筏,收拾水具。
    甘宁、蒋钦皆是水中健儿,弄潮好手。
    待得知了关羽的作战计划以后,皆喜不自胜。
    私下里言道:
    “吾等惯于弄水,常在淮南,生平未尝得水。”
    “今关将军引水灌安阳,当有我等一席之功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