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留在河北,曹操就不敢乱动。
    二爷在汝南能够打得好牌也就更多。
    至于刘备所担心的粮秣消耗……
    简单,
    把你带来的兵,分批次撤回下邳去就行了。
    但你齐王这个形象符号,必须继续留在河北。
    你人在河北,河北军民不单是士气大振。
    更能够震慑曹操,使得他束手束脚,始终防着河北一线。
    刘备听闻李翊的分析,乃采纳了他的建议。
    便命本部三万人马,分批次,徐徐撤回下邳。
    以减轻前线粮草供应压力。
    一面又问李翊,汝南战场需不需要他们做些什么?
    李翊便道:
    “以关将军之勇略,收取汝南之地足矣。”
    “大王只需静静等候消息便好。”
    李翊对汝南战场的胜利充满了信心。
    即便你是一个蜀黑,是一个不喜欢关羽的人。
    可以看一下关羽身边的配置,
    关羽为主将,赵云为副将。
    陈元龙总督淮南水军,甘宁、蒋钦为先锋,陈矫为行军参谋。
    诸葛亮坐镇徐州,催督粮运。
    鲁肃总领外交事务,监察国际局势。
    就这样一个配置,李翊实在想不出输的理由来。
    眼下,只需静静等候汝南的消息便好。
    ……
    汝南,关羽军大营。
    关公驻立于营外,静静地望着眼前涛涛淮水。
    如今是夏末秋初,正值霖雨时节。
    大雨已经连下了十天了,河水涨的很快。
    关公平静地一捋胡须,手中便多了几根胡须。
    他的长髯约有数百根,每至秋时便要脱落个三五根。
    关羽唯恐胡须断绝,所以每至冬日时,便要用皂纱囊裹起来。
    以防止长髯脱落。
    当此时,一人自身后走来。
    关公视之,乃陈元龙也。
    陈登手持一面纱锦,递给云长,道:
    “关将军可用此纱裹住长髯,以护须根。”
    关羽便道:
    “多谢元龙好意,只是关某惯用皂纱裹须。”
    陈登乃笑道:
    “关将军如今已是前将军,持节督南方军事。”
    “何以如此节俭,惜一纱锦耶?”
    关羽乃道:
    “非是某俭,只是此皂纱乃齐王所赐。”
    “某裹之如见兄面,实在不忍弃去。”
    “故仍用旧纱护髯。”
    陈登闻言,忍不住长叹一声:
    “公真乃天下义士也!”
    话落,又将手中纱锦递给关羽,劝道:
    “此纱锦正是齐王所赐。”
    “适才有王使至,叫吾将此纱转交于公。”
    “全表大王相思之意。”
    关公闻言,乃双手扶其纱锦。
    面北而拜,连连谢恩。
    接着,退去旧皂,以新纱裹上长髯。
    陈登盛赞其为美髯公。
    关羽又道:
    “大王专从河北遣人来,绝非只为送此纱锦。”
    “我料必有他事。”
    “……不错。”
    陈登颔首,“大王使人传话,叫关将军可以专心于汝南战事。”
    “河北之事,大王与李丞相已经抚定。”
    “除于禁带来的三万大军以外,曹魏已经很难动员更多兵马了。”
    好!!
    关公大喜,他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不想河北战事进展的如此顺利。”
    “……是啊,听人说,此前是黄老将军在贝丘斩了曹魏大将夏侯渊。”
    “魏国上下震动,故使齐兵旗开得胜,连连压制魏兵。”
    黄忠?
    关羽一捋胡须,这个名字他是听说过的。
    虽然黄忠也是刘营中的一员。
    但黄忠以白身加入刘营,从底层干起的。
    与刚加入时的关羽相比,就已经是天差地别。
    更别说是与已经位列前将军的关羽比了。
    关羽对黄忠印象不深,倒也符合常理。
    接着问:“此辈所封何职?”
    陈登一摸下巴,似也觉得有些奇怪。
    “……齐王力排众议,给黄忠封了后将军之位。”
    “除此之外,并州牧马超封了左将军。”
    “如今四方将军,已经全部封完了。”
    什么!?
    关羽丹凤眼一蹙,眉头皱起,连连捋着胡须。
    “……吾弟张飞有万夫不当之勇,与某并列,合情合理。”
    “马超乃名门之后,屡世公侯。”
    “河东之战,一战降并州,威震天下。”
    “与某并列,亦无不妥。”
    “只是黄忠乃何等样人?敢与吾同列乎?”
    关羽一甩袖子,轻哼道:
    “大丈夫岂可与老卒为伍!”
    历史上的关羽其实也不肯与黄忠并列,理由就是大丈夫不能跟老兵同列。
    从这里也能看出,《演义》的内容有多bug。
    《演义》里虚构了关公战长沙的故事。
    这时候关羽其实就已经与黄忠惺惺相惜了。
    怎么后面关羽就跟不认识黄忠一样,吐槽他是老卒呢?
    说到底啊,
    历史上的关羽跟黄忠还是交际太少了,两人根本不熟。
    而关羽本身是一个极为自负的人,他完全有理由瞧不上黄忠。
    你比如说关羽他一人独镇荆州,是个统帅级别的人物。
    在关羽眼里,黄忠只不过是一个冲锋陷阵的老兵罢了。
    就算是拿黄忠引以为傲的勇武来说。
    关羽那是突入万军丛中,斩颜良首级。
    不比你黄忠阵斩身边就四百精兵的夏侯渊拉风吗?
    所以在关羽视角,黄忠是哪哪不如自己,还是个老卒。
    却要跟自己并列为四将。
    那关羽心有不甘,也是人之常情啊。
    只是关羽是直肠子,喜欢把自己的不满给直接表现出来罢了。
    毕竟他人在荆襄,也没亲眼目睹过黄忠斩夏侯的威风八面啊。
    用诸葛亮的话说,就是:
    ——“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
    “关遥闻之,恐必不悦。”
    意思就是张飞、马超那是亲眼见证了黄忠定军山斩夏侯的,他们肯定服黄忠。
    而关羽隔得远,心中肯定会不服。
    “……将军此言差矣。”
    陈登劝道,“昔萧何、曹参与高祖同举大事,最为亲近。”
    “而韩信乃楚之亡将也,陈平亦是亡命后至。”
    “然论及班列,韩信居上,也未尝闻说萧、曹以此为怨。”
    “今齐王以一时之功,隆崇于汉室。”
    “与关将军视同一体,亲如兄弟。”
    “将军即齐王,齐王即将军也。”
    “将军又岂是与诸人同哉?”
    “将军既受齐王厚恩,当与同休戚、共祸福,不宜计较官号之高下。”
    “但相为惜此举动,恐将来后悔耳!”
    关公闻言大悟,拜谢陈登道:
    “某适才不明,幸得有元龙开导。”
    “若非足下高见,几误大事也。”
    陈登暗想,大王都已经封了,我不劝你行吗?
    现在自己奉命来配合你打汝南战事,我当然是希望你全神专注于汝南上。
    而不是在官号之上计较这些。
    反正你与齐王亲如兄弟,齐王又岂能亏待你?
    陈登心头也是五味杂陈,他坐镇淮南,深耕近十年。
    本以为齐王会把南方战事,交给他来打。
    结果还是派了关羽假节,乃督护自己。
    唉……
    到底还是亲兄弟值得信任呐。
    可陈登转念又一想,
    关羽是齐国武官之首,李翊是齐国文官之首。
    两个人都反对黄忠封后将军。
    
第258章 关公水淹七军-->>(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