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人取来。”
    曹安民领命,即带人闯入馆舍。
    曹兵跋扈,众人皆不敢拦,任由曹安民将人带走。
    曹操见着取来之妇,果然美丽丰腴,遂问其名讳。
    妇人自报了家门,乃张济遗孀邹氏也。
    曹操眯起眼睛看她,又问道,“夫人识我否?”
    邹氏欠身答,“久闻曹司空威名,今夕幸得瞻拜。”
    曹操又是一笑,故作威势道:
    “吾为夫人之故,才肯纳降张绣。”
    “若不然,张氏灭族矣。”
    邹氏畏惧曹操威势,只得再拜,“实感将军再生之恩。”
    曹操见邹氏性子柔顺,更加欢喜。
    “今日得见夫人,乃天幸也。”
    话落,上前执住邹氏之手,道:
    “不知夫人今宵愿与我同席共枕否?”
    “若得顺从,之后带汝还许,安享富贵,何如?”
    邹氏喏喏道:
    “妾能侍奉将军,乃三生有幸。”
    “只是久住城中,妾侄必然生疑,也恐外人议论。”
    曹操哈哈笑道:
    “夫人所言有理,明日我便与夫人同去城外寨中安住。”
    “今晚且留宿在此,何如?”
    邹氏只得应声而从命。
    曹操命人将邹氏请入屋内,正要屏退下人。
    曹安民上前提醒曹操道:
    “今纳邹氏,张绣必然怀恨于心。”
    “虽然如此,也得防备。”
    曹操此刻急等着做事,有些不耐烦道:
    “那安民有何建议?”
    曹安民说道:
    “我闻张绣麾下有一健将,名曰胡车儿。”
    “此人力能负五百斤,日行七百里,世之异人也。”
    “勇贯张绣之军,其人贪财。”
    “何不赐其黄金,将之收买,用为爪牙,也好防备张绣。”
    曹操闻言一顿,将心中欲火强行摁下。
    “吾亦久闻胡车儿之勇,若能用之,再好不过。”
    没错,演义里胡车儿盗戟的故事是虚构的。
    历史上的曹操确实是看上了胡车儿之勇,打算将之收买。
    毕竟睡他人之妻,用他人之人,世间还有比这更美好的事吗?
    “安民之言甚善,此事亦交由你去办。”
    “可赐其黄金百两,言吾相敬之意。”
    喏……
    曹安民领命而去。
    曹操则咧嘴大笑,入了卧房。
    不表。
    很快,邹氏被接到曹营中的消息,很快传进了张绣耳朵里。
    张绣闻言大怒,“曹贼欺吾太甚也!”
    遂拔剑,欲找曹操理论。
    贾诩赶忙将之拦住,连连劝道:
    “将军息怒,将军息怒,小不忍则乱大谋。”
    张绣怒道:
    “难道先生要吾甘受此奇耻大辱不成?”
    “有人淫辱婶娘,汝能无动于衷乎?”
    “先生此前劝我暂时依附曹贼,此贼却视我为无物!”
    贾诩劝道:
    “派去徐州的使者尚未归还,将军切要忍一时之忿。”
    张绣咬牙恨道:
    “与其将希望寄托在刘备身上,倒不如叫那曹贼见识见识我凉州儿郎,不是好欺负的!”
    正说间,又有密探来报。
    “禀将军,有人看到曹营中人,暗送黄金于胡车儿。”
    “什么?”
    张绣尚未从婶娘被淫辱的事件中回过神来,又听到曹操竟暗自收买他军中大将。
    “先生,你听见了吗!”
    张绣怒不可遏,嘶声大吼:
    “曹贼淫我婶娘,贿我大将,如此防我辱我,我岂能无动于衷!”
    贾诩闻言,亦忍不住叹一口气。
    对曹操此举颇为失望。
    张绣见贾诩默然不答,遂起身道:
    “此事先生休管,我自去找曹操拼命去!”
    说罢,便要命人点兵点将,攻打曹营。
    贾诩慌忙将张绣拦住,劝道:
    “如今曹操移居城外寨中,又有猛将典韦中军宿卫。”
    “他人非奉呼唤不许入内,如此里外不同,防范严密。”
    “倘若莽撞,后果不堪设想。”
    张绣便道:
    “先生既如此说,定然有计教我。”
    “绣洗耳恭听。”
    贾诩乃唤张绣至近前,低声向他授予密计。
    张绣听罢连连点头,欣然从之。
    ……
    次日。
    张绣亲自出城外,来到曹操大营,请求见曹操。
    曹操每日忙着与邹氏行周公之礼,又恐为张绣撞破此事,遂不欲见他。
    命人回绝了张绣的请见。
    然张绣却道:
    “曹公既不愿见我,可将我之来意说与曹公听。”
    “我欲将大军驻于山上,恳请曹公应允。”
    下人将张绣的意思告诉曹操。
    曹操巴不得张绣离得远远的,欣然同意。
    随后,张绣又恳求曹操道:
    “我军车辆太少,物资装备难以运输。”
    “可否将物资装备都穿戴在士兵身上?”
    张绣言语近乎乞求。
    此时曹操正志得意满,并未想太多,看张绣态度如此卑微,便同意了他的请求。
    张绣连连顿首谢恩。
    随后,张绣找到贾诩,说道:
    “果不出先生所料,曹操竟真同意我军士兵披甲上山。”
    “接下来,该怎么做?”
    贾诩道:
    “预先备好弓箭,甲兵,告示各寨。”
    “准备好后,即刻攻打曹营。”
    张绣从其言,是夜于二更时分,率军杀入曹营,天价放起火来。
    曹操此时正于帐中与邹氏寻欢作乐,忽听帐外人喊马嘶。
    赶忙下床穿衣,命人探查。
    士卒回报说张绣谋反。
    曹操未及反应,忽见得四下里火起,急唤典韦入帐。
    典韦冲曹操拜道:
    “主公,张绣带兵杀进来了!”
    曹操大惊,当即在典韦护送下出了营帐。
    只听得金鼓喊杀之声,凉州之兵已经杀到。
    凉州之兵大是骁勇,由于准备充足,杀了曹兵一个措手不及。
    兼之这几日凉州之兵备受曹兵之气,寻思报仇,是以个个悍不畏死。
    曹兵一时不能挡,被凉州军杀散。
    典韦急掣歩舞戟,拦住去路,冲曹操大喊:
    “主公可速去,此处有吾挡之!”
    说话间,曹昂、曹安民已经赶到。
    “父亲,孩儿将您的绝影马带来了,可速速上马!”
    曹昂高声大呼,招呼曹操上马。
    曹操当下也顾不得许多,在儿子、侄子两人的拥护下,匆匆上马。
    那边张绣高声大喊:
    “休要走了曹贼!”
    无数凉州军马,各抵长枪,抢入寨来。
    典韦暴喝一声,突入阵中,挥动双戟,乱砍乱杀。
    一连砍死二十余人,奋力打退追赶的骑兵编队。
    骑兵方退,步军又到。
    两边枪如苇列,一拥刺向典韦。
    典韦抖擞精神,奋力厮杀,遂披枪伤数十处,兀自死战。
    众凉州军这才畏惧典韦之勇,不再敢上前接战。
    于是,军中将领即命人远远以弓箭射之。
    一时间,箭如骤雨。
    典韦将双戟舞得密不透风,箭矢一时伤他不得。
    一轮箭罢,二轮箭骤至。
    冷不防一支箭矢正中典韦肩胛骨,典韦吃痛,臂膀少力。
    只这一瞬犹豫,腹部又挨了两箭。
    然后,便是三箭、四箭、五箭……
    无数箭矢射在典韦身上,典韦大叫数声,仍旧立在原处,血流满地。
    众凉州兵见典韦杀不死,无不骇然,不敢上前
    唯张绣提剑赶来,走至近前,观之。
    典韦虽双目圆睁,屹立不倒,然已死了半晌,早没了气息。
    遂一剑将之砍倒在地,回首冲诸军士喊道:
    “典韦已死,速杀曹贼!”
    凉州军士气大振,纷纷从典韦尸首上踏过去,追赶曹操。
    那边曹操得典韦挡住寨们,在子侄的护送下得以上马奔逃。
    凉州精骑,多骑大宛良马,很快赶上。
    虽是黑夜,只拈弓搭箭,寻声射去。
    曹安民所乘之马最劣,走在后头,为羽箭所中。
    马儿吃痛,将曹安民摔落下来。
    步军赶上,就地将曹安民砍为肉泥。
    骑兵接着追赶,连连放箭。
    曹操右臂挨了一箭,马儿亦中了三箭。
    亏得这是绝影良驹,熬得痛,走得快,负痛奔逃。
    刚刚赶至清河水边,曹操大呼一声,纵马掠过河岸。
    不想被凉州军一箭射中马眼,绝影哀鸣一声,扑倒在地。
    连同曹操一并摔落于马下。
    曹昂见此,慌忙下马将曹操救起,道:
    “父亲快上马!”
    说着,扶着曹操上了自己的马。
    这时,又是一箭射来。
    正中曹昂后心。
    “昂儿!”
    曹操见曹昂中箭,惊声大吼。
    曹昂强忍痛楚,用尽全身力气,拍打马臀,将之驱走。
    背后箭雨赶至,将曹昂乱箭射死。
    曹操上马急奔,正碰上夏侯惇的军马。
    夏侯惇忙道:
    “吾闻寨中有变,特来救应。”
    曹操长舒一口气,总算得以走脱。
    赶忙命夏侯惇,带军回去救典韦、曹昂、曹安民。
    夏侯惇急忙会合诸将,收集残兵,赶回去救援。
    经过一夜拼杀,总算抢回了典韦、曹昂、曹安民三人的尸首。
    只是三人俱已身死,无一人生还。
    夏侯惇倍感痛心,犹豫一下,还是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曹操。
    “唔!!!”
    曹操闻得三人俱死,只觉两眼一黑,头疼难当。
    大叫一声,昏倒在地。
    众将士急忙将之救起,带回营中。
    不表。
    ……
    “好棋!”
    徐州下邳,刘备难得偷闲,正与李翊对弈。
    “军师这步棋走得好啊,一连吃我三枚棋子。”
    “此局备可真不知该如何破解了。”
    刘备望着棋盘上的死局,眉头紧皱,想不出破解之法来。
    李翊弯唇笑道:
    “一步不慎,满盘皆输。”
    “用兵之道,亦是如此,”
    “大凡用兵,若敌人不误,则我师安能克哉?”
    “譬如弈棋,两敌均焉,一着或失,竟莫能救。”
    “是古今胜败,率由一误而已,况多失者乎!”
    刘备慨叹道:
    “……是啊。”
    “失误一次,便容易满盘皆输,何况一连失误数次。”
    “军师之金玉良言,备谨受教。”
    旋即又看了眼窗外景色,见落霞与孤鹜齐飞,不觉心生感慨。
    站起身来,叹道:
    “不知为何,备今日心情意外的很好。”
    李翊亦起身,走至刘备身前,与他同赏美景。
    “……兴许有好事发生呢。”
    刘备正要说世间哪来这么多好事。
    忽有人报,宛城使者求见。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