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二十五章:航运业等于‘涩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香港电影人拍啥都带着一股子涩团抢地盘的味道是有原因的……

    “你还真想收购KPC的股份,在煤矿业上插一手啊?”包船王亲自给王耀堂倒了杯茶,笑着问道。

    “能直接在KPC插旗当然好。”王耀堂笑着说道。

    包船王一愣,神特么插旗,你倒是不忘本!

    “哈哈,插不了旗那也要做个马夫,带着姑奶们在场子里捞钱啊。”

    包船王哭笑不得地抬手搓了搓脸,“你这个形容也太……行吧,海上马车夫怎么就不是马夫了,还挺贴切的。”

    王耀堂大笑起来。

    “戴纳康的问题你准备怎么解决,他与力拓的合同签了20年,为此付出了不少代价,你想要赶走他取而代之,不说他的损失,力拓不给新合同你也是没钱赚的。”包船王担心道。

    “没那么夸张,我抢他那破合同有什么用。”王耀堂撇撇嘴,“没利润,没话语权,增加的只是表面运力,还要搭进去那么多资金,我疯了吗?包叔你不也正是因为这方面的问题才要退海上陆吗。”

    包船王点点头。

    80年代的全球经济萎缩,造船业遭遇重创,航运需求大幅度下降。

    造船业订单量的反应更早,73年石油危机前,全球新船订单量峰值1.3亿载重吨,78年已暴跌至990万载重吨。

    全球造船业交付量,从75年的3600万吨到80年的1500万吨。

    反应到全球海运量:1980年的 37.1亿吨下降至 1983年的 30.9亿吨,累计下降了 16%。

    船舶运力过剩,1979年船舶闲置量是 980万载重吨,1982年猛增到 8000万载重吨,相当于当时船舶保有量的 14.4%。

    正是根据这些数据包船王才退海上路。

    当然,这是从全球的角度看。

    可具体到东亚,因为欧美人工成本过高,大量实体公司将初级加工业朝着本子、棒子、东南亚转移,导致在东亚船舶运输业是向上的。

    东南亚的集装箱中转量从 1980年的 610万 TEU增长至 1985年的 1270万 TEU。

    韩国依托出口导向型经济,1980-1989年海运出口量年均增长 12%,棒子赵重勋的韩进海运正是借此东风成为船王的。

    王耀堂更知道,80年代开始日本将纺织、电子组装等产业转移至韩国、湾湾,后者又将部分产能转移至暹罗、马来,跨区域供应链运输需求,将进一步催生地区航运业逆势发展。

    包船王作为行业龙头,这些数据比王耀堂知道的更清楚,但他老了,还没儿子,60岁正是奋斗的年纪什么的还是太阴间了……退海上路是资产保值的最好方法。

    转型哪里有那么容易。

    “那你到底有什么打算,当然,我没有打听商业机密的意思,不过你如果想要在航运业……插旗,我倒是可以帮忙搞一些船过来。”包船王笑着摇头说道:“插旗,也亏你想得出来。”

    王耀堂一脸矜持地笑笑,“我做人还是很稳重的,一点点来。”

    包船王一脸古怪地看过去,你,稳重?

    你这是对稳重的最大污蔑!

    “我这次要香港、暹罗的煤炭运输权和定价权!”王耀堂轻声说道。

    “嘶……”包船王倒抽一口凉气。

    这可不是赚一点运输费了,真让这小子垄断了,那可不单单是赚多少钱了,这特么是要吃人!

    “不是,你小子知道这到底有多难吗?”包船王沉声问道。

    “肯定比垄断石矿业难,上次的对手只是老吕头,这次的对手就多喽,必拓、必和必拓这些矿业巨头没那么轻松放弃的。”王耀堂耸耸肩,“不过也没想象中那么难。”

    “香港一年的煤炭消耗量才多少,就一个青山火电厂而已,绍荣钢的钢铁厂还是装置的两台五十吨电弧熔炉,至于暹罗,本地铁矿匮乏,钢铁厂业消耗不了多少煤炭,主要也是发电厂。”

    “场子小,利润少,他们最多会因为面子跟我打两场,最后发现不合算自然就放弃了。”

    “看看其实跟在香港抢地盘真的没啥区别。”

    包船王砸吧砸吧嘴,忽然很是羡慕地说道:“还是有自己的武力好啊,说话就是硬气。”

    “不像我,开始发迹的时候已经是50年了,根本借助不上老家的力量,等到改开之后我都已经老了。”

    包船王的核心商业模式是长期租约制。

    以壳牌为例,满足公司运营需要10艘油轮,但实际只发挥出40%的运力,更多时间是闲置的,还需要负担购买油轮、维护、折旧、运营等方面的开支,这就不如租了。

    而包船王通过运力调控时间差,船队能发挥出80%的运力或者更多,是双赢。

    

第四百二十五章:航运业等于‘涩团’-->>(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