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00章:域外的绝地天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的习惯,将一切良好的结果,归功于自己身上,声称是自己宽容大度,坚持为嬴秦祈祷,才引来神灵的垂怜。

    至于为什么科尔基斯还在的时候,祭祀们还很尊贵的时候,他们没有取得这样的祈祷效果?

    别问!

    问就是祭品没到位,所以神没听到!

    或者说神灵反应慢了点,

    把本该赏赐给科尔基斯的神恩,错误的降临到了嬴秦身上!

    他们甚至在此之后,鼓动起科尔基斯残余的力量,企图发动叛乱。

    嬴辟疆镇压了他们。

    但科尔基斯的祭祀们被诸夏君子爱抚得融入大地中了,周边的祭祀们却还没有呢!

    那些借着神灵抬高自己地位,张着嘴念两篇经文就能吃到免费奢侈饭菜的家伙,还有很多呢!

    域外之民没有接受教化,又有长久以来的风俗,是很容易被他们给哄骗、鼓动的。

    嬴辟疆因此召集自己的臣子们商议这件事。

    他坚定的说,“我不会背离诸夏的先祖,在域外的蛮夷面前屈服!”

    祖先们筚路蓝缕,才为子孙开辟了光明的前景,

    他们这些后人凭什么不感激呢?

    何况嬴辟疆心里觉得,

    即便要去信神拜神,也得拜诸夏的神才对嘛!

    他本人在这方面,也是有点“神脉”的!

    为何要拜蛮夷的神呢?

    就凭他们人多?

    他们会念经哄骗百姓?

    黑易响应他的话,“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效仿帝颛顼!”

    颛顼,

    是诸夏五帝之一。

    他的成就很多,而其中最为世人称道的,便是“绝地天通”一事。

    在那个蛮荒古老的年代,

    在那个诸夏君子都懵懂粗俗的年代,

    在那个盛行人祭,认为鬼神绝对统治着人间,而巫师便是鬼神代行者,应当高高在上,替鬼神享受万民供奉的年代,

    颛顼帝对祭祀们发出了一声愤怒的大喊:

    “不!”

    “人间的事,应该由人来决定!”

    即便真的有神圣,

    祂们也不能决定人的命运!

    人间帝王的权柄,

    更不能为一群不事生产,整日空谈的家伙染指!

    于是,

    他颁布了“绝地天通”的命令,禁止巫师们宣称自己是“神的代言人”。

    从此之后,

    能够沟通天地神灵的人,

    只有人间的帝王了。

    而颛顼的子孙大禹,也延续了祖先对此的态度。

    当那泛滥的河水祸害了太多地方,让无数人因之陷入绝望,认为世界即将走到尽头时,

    大禹站了出来,并履行了祖先的诺言。

    “人的事,人来做!”

    “我有手有脚,鬼神却是无形无相的,难道我不能做出与之相较的伟业吗?”

    以凡人之躯,

    去比肩神明!

    巧之又巧的是,

    秦与赵,都是颛顼的后代。

    所以,

    嬴辟疆同意了黑易的话,将诸夏数千年的政令,对自己治下的蛮夷们进行了颁布。

    事后的动荡必然是有的,

    但颛顼没有向巫师低头,

    大禹没有向洪水低头,

    他们又凭什么向蛮夷的祭祀低头呢!

    反正这片地区,

    以后只能有一个话事人!

    嬴辟疆要做“秉承天意,统治此地”的人!

    即便要拜神,

    也要经过他的同意才行!

    “……你说得对!”

    “这种东西的确不可以放任。”

    朋友听了嬴秦在西海地区,跟宗教做的种种斗争后,也沉吟一阵。

    最后他说,“我的确需要向大王进谏。”

    而当夏王听了他还有嬴秦使者的话后,也抚摸着自己的胡须,发出了一声叹息:

    “全然禁止,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人心总是会感到惶恐不安的,

    所以必然需要信仰。

    何况身毒之地,已经被这样的风气给腌透了。

    新夏的上层还秉持着君子的德行,

    但民间的百姓,实际上已经会在祭祖之后,又去礼佛了。

    谁让佛教的诞生,

    还在新夏之前呢?

    这可不是在边境修墙,阻止南边比丘们进来就能解决的问题了。

    当然,

    当一些脑袋尖尖的比丘要求“不要祭祖,要全身心的侍奉佛祖”之时,他们获得的往往是一顿痛打。

    开玩笑!

    君子们礼佛,是佛的荣幸!

    你一个比丘不想着如何推广佛陀的荣光,解救苦难众生,反而指责众生拜佛的姿势不对,

    不打你打谁!

    所以,

    新夏的百姓固然有信佛的,或者其他宗教的,但并没有因此背离祖先,甚至还凭借“俺寻思”之力,替源于身毒的宗教,增添起了诸夏特色,多出来了许多本地僧侣都不曾知道的习俗。

    熟读经书的僧侣跟这些新夏的信众们撞上,都得被他们的理直气壮给整不自信了:

    “这对吗?”

    僧侣提出疑问。

    “这有什么不对的!”信众就说,“信我,没人比我更了解这个!”

    而这,也是夏王没有下令禁止民间礼佛现象的主要原因。

    毕竟,

    诸夏的君子有可能信教,

    但君子信教又不太可能。

    “不过限制他们,我还是会做的。”

    比丘们不事生产,依靠化缘和信徒供奉而活,还提倡舍弃尘缘出家……

    这些都是跟诸夏的道德相违背的。

    夏王也不希望看到,

    哪天沙门大兴,

    新夏百姓都跑去剃度出家,将祖先、亲人都抛弃的事情。

    这种画面,

    出现在他国才是最好的嘛!

    夏王只巴不得邻国个个是僧侣,人人当和尚。

    有臣子还就此开玩笑说:“沙门再如何,也比婆罗门要好呢!”

    比丘们还强调要有觉悟,要恭顺。

    那些世代尊崇的婆罗门可就不行喽!

    夏王笑了起来,“是啊,我宁可接纳沙门,也不愿意接纳那些婆罗门!”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