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吗?”商鞅赞同孝公对五国君主的观点。
    但五个国君中,只有一个年轻的值得称道,偏偏又因为其年轻,不足以服众,发挥自己的才能,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商鞅就劝慰孝公,不必因此焦虑。
    “五国攻秦,声势的确浩大。”
    “但是其君如此,令不能出于一门,政不能统于一人,只要遇到一点挫折,合纵便要自破!”
    “何况,燕国楚国距离秦国遥远,秦国对它们没有太大的威胁,此二国军心士气怎么会强壮呢?攻秦一事,唯有三晋会尽心尽力。”
    而三晋君主,两个是拖后腿的老东西,赵王不过二十来岁,怎么有力气带飞?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秦国能不能给联军迎头一击,在这样的压力下坚持长久。”
    “只要强硬起来,磕掉联军的牙齿,秦国的忧虑很快就会消失!”
    一家之内,
    尚且有兄弟不和的例子,
    何况五个国家?
    商鞅活着的时候,就已经看透了这个问题,知道想要做大事,必须将五根手指捏成一个拳头,把力气汇聚于一处,服从一个号令,然后才能狠狠出拳,打痛敌人,取得胜利!
    而想要做到这一点,必然会牺牲组成者的部分利益。
    五国舍得割自己的肉,铸就他国的辉煌吗?
    现在联军刚刚组建,士气还很雄壮,但时间一久,还可以维持原状吗?
    秦孝公恍然大悟。
    他拍着手大笑起来,“唉呀,统一政令、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商君你教导我的道理!”
    “结果因为事关秦国,我却是焦虑的忘了你的教诲!”
    “既然如此,商君你且去同杨朱弟子论道吧!”
    秦孝公退走,目送带着刀剑武器的商鞅出门辩经去了。
    而在阳世,
    张仪也用如此言论,安抚住了秦王。
    对比起商鞅,
    他还有出使西域的经验,更加清楚这多国联军中的龌龊,会导致怎样的结果。
    秦王很是得用。
    他抚膝长叹一声,“以张相的才能,魏王嗣竟然不能用你,把你给赶了回来,真是可惜!”
    魏王嗣继位后,
    虽然因为父辞子笑,做了很多离谱的事情。
    但他比起老糊涂到忽左忽右的亲爹还是要清醒一点的——
    一继位,
    
第178章:五国攻秦-->>(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