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22章 此差若成,便是你入京拜相之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氏也强。

    这些家族,一旦得势,皇位就会立马更迭,大多数时候还是选段氏为王,也有少数时候,自己来当,当然也不得长久,其他豪强也会再把他赶下去,把段氏又换上来……

    大理国历史上的这种事情,不是说偶尔如此,那是代代如此,几乎没有例外。

    二十多年前,大理国王还姓高,如今又姓段了,如今国王叫作段和誉,他的爸爸在一个故事里,是个狠人,他爸爸叫作段正淳!

    还有一事,段和誉的国王之位,那可是宋徽宗亲自封的,赵佶封段和誉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上柱国,云南节度使,大理国王!

    这些事,自都是苏武需要特别向诸多广西官吏去了解的详细情况,更也了解到,就在不久前,大理国也遭受了一场叛乱之事。

    早先是一些部落反叛,自就是所谓各种蛮,其中有慕宁,威远、破、马笼等部落,后来一发不可收拾,三十七个部蛮一起叛乱,连善阐府都打破了去……

    这还就是最近五六年到一二年之间陆续的事情……

    苏武在听到诸般官吏说这些事的时候,立马敏锐的察觉到了什么……

    这事情里,有文章可以做……

    但还得等一等,先让赵构再跑一跑,也把梧州周边肃清一番,把道州贺州都再收复了去,这事自不用苏武来干了,梧州的军汉,自也真用上了心。

    等来王荀……再等后续万数京东步卒,此时此刻,天气不热,苏武却也着急,这些事,一定要在真正炎热季节来临之前全部搞定……

    只待等上十几天去,大军齐聚,三万步卒,一千五百骑,还有一些虎蹲炮之物。

    大军正是往西北开拔……

    前后民夫,先招了七八千,前后还带黄升派人工作,至少可聚民夫数万。

    军中也来了一些辅兵在随,有梧州桂州等地来的旧军,也有一些山林之蛮,只看这些人的装扮,千奇百怪,还有诸多纹绣在脸……

    还有许多通译汉人,皆在随军。

    大军真入邕州,就开始要往大理过去了。

    道理实在不好走,却也通畅,大理与大宋这么些年关系甚笃,这些道路,其实都是昔日商贸之路,走大车不算容易,走马不在话下,若走小板车,甚至独轮车,那自通畅……

    其实还有一个方向的路可走,那就是从蜀地入大理,但那边的路,也是如此。

    这路,在而今苏武看来,虽然堪用,但是往后定是要修的……

    却说大理国,羊苴咩城,其实就是后世大理之处,赵构当真日夜兼程二十日左右就赶到了此处。

    大理有两个都城,一个是善阐府,便是昆明,一个就是羊苴咩城,就是大理。

    此时此刻,善阐府刚刚被三十七部蛮之叛军肆虐了一番,死伤无数,萧条非常,国王段和誉自就住在羊苴咩城。

    其实两地相隔不算近,五六百里之遥,但若要去羊苴咩城,赵构必然已经路过到了善阐府。

    所以此时此刻,赵构满心是忧,他来的时候,不知道大理国突然遭逢这般乱事,便是曹成这般的江湖大佬,竟是也不知道大理国的近况……

    只待当真见到段和誉,赵构正在行礼,段和誉竟还先行一礼:“见过上国大王!”

    赵构愣了愣,心中是大喜,躬身也道:“见过大理国王!”

    两人相见之处,不是什么朝堂,就是段和誉的住处。

    赵构也把段和誉打量了一番,竟是一时看不出年岁,说他年轻,却也有皱纹在眉眼,且看起来气质不像,说他年长,他又一脸清秀,看起来像个少年公子……

    段和誉正式登基的名字,叫作段正严,这人非常能活,能活九十几岁……

    此时此刻,他已然也有四十四五,许也是保养得当,深研佛法,所以才让赵构捉摸不到他的年岁。

    两人落座在前,赵构早已也打量过四周建筑造型,虽有一些别样,竟也与中原样式差不多……

    便是家具用具之类,也是差不多模样……

    赵构也是第一次到大理来,落座太师椅上,一时也不知如何开口,毕竟是头前不久刚看到了善阐府之惨状。

    寒暄好几番之后,段和誉却主动开口一语来:“中原之事,我也有听闻一二,乱贼篡夺而已,总有一日,定能归于正朔!”

    段和誉之言,那不是客气,是他真这么想。

    他这皇位就是这么来的,他爸爸之前,就是高家人篡夺去了国王之位,如何?

    高升泰当皇帝不过两年,身体不好了,担心死后被清算,又把国王之位还给了段家段正淳……

    段和誉是什么人?无欲无求,不挣不抢之人。

    他的经验,真是如此,所以这么来说,是他的,必然就是他的……

    来日,段和誉还要出家为僧……

    赵构听来,只当段和誉是客气,一脸愁容说道:“此番,是我无处可去也,所以想到大理来暂避一二……”

    只道段和誉说什么?只管浅浅一笑,微微点头:“无妨,再如何,那篡逆之贼,也不会到得这天涯海角之处来……只待来日,拨乱反正之时,大王再归就是!”

    “那再好不过,拜谢国王收留之恩!”赵构高兴不已,起身大礼。

    段和誉更是起身来扶:“不敢受上国大王如此大礼,大宋与大理,百年之好,本是千古美谈,再加今日一桩,那更是锦上添花,可为子孙楷模也!只待来日,大王归京,我自派人礼送而回!”

    却看门口之处,一个年轻儒生模样的人不等通传就直入屋内,一语来说:“国主,此事还当从长计议啊……”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