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22章 此差若成,便是你入京拜相之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乡头领人家的儿孙,那是必要入学的……诸蛮之青壮,百取其五,要来当兵……但有不敬,朝廷大军必然来剿!”

    苏武知道,只有一道,长久之下才能真正解决这些事情,那就是教育,意识形态,归属感。

    这里本是贫瘠之地,此时此刻,榨不出什么油水来,也指望不上,但教育这件事,定要执行下去,不能到得几百年后,还是要花费钱粮来打。

    倒也不是说此地没有汉人,汉人也多,但凡平坦之地,城镇之地,自就多汉人。

    也是苏武所言:“大理境内,与邕州情况一般无二,来日治理大理之法,也是如此!”

    这说的是人口情况,不是说经济情况,大理国的经济情况那是好许多的,甚至也有繁华繁盛,特别是善阐府等地,物资出产也很丰富,善阐府就是昆明,甚至其达官显贵生活的奢靡,丝毫不让中原。

    黄升点头在听,却也还有担忧:“此番钱粮开路,征召青壮,倒是不难,只是往后强行之事,许多蛮人,难通道理,更不知陛下爱民之心,只怕来日,大乱兴许没有,小乱定是还有……”

    “那自去打!你虽是个文官,但你不要怕,往后,在广州与桂州,都会驻扎一支精锐,但有乱事,你只管上书朝廷就是,引兵来打!”

    苏武说得认真,该打打,该教育教育,双管齐下,总要解决了去,不能真像历史一样,明朝也得打,清朝也得打……

    总是要解决的,解决了这里,也是为了更好的辐射来日中南半岛等地,这诸般大海,总是要见得到的……

    这事,拖沓没什么意义,早解决早享好处……

    黄升陡然也起了几分自信:“陛下放心,臣在此处,定是极尽所能,斡旋平衡也好,离间分化也罢,定把此差办妥!将陛下今日之语,办成朝廷往后西南之制例!”

    苏武直接一语:“此差若成,便是你入京拜相之时!”

    苏武话语丝毫不假,若是这件事都真的能处理得还算可以,那真有拜相之能!

    “谢陛下隆恩浩荡!”黄升心中,岂能不激动?

    自古,会有皇帝这么说话吗?会有皇帝这么许诺吗?

    苏武就这么干了,这么干是有隐患的,但此时此刻,苏武说出这许诺,好处更多。

    若真成了,那黄升来日,定是处理诸般边境民族问题的专家,往后有的是用处。

    因为大燕,定然会急剧扩张,这般的人才,多多益善。

    “好了,此事先说到这里,往后再来详谈,过得两日,自有钱粮到此,你只管造个要花销之账册来,按照你所想去造,拨给你就是,诸般民夫辅兵,你速速去招,对了,城外贼寇如何了?”苏武在问。

    “回陛下,适才刚刚天亮的时候,还不见什么动静……”黄升答着。

    苏武微微皱眉:“那此时此刻,当差不多要有点动静了……走吧,一起去看看……”

    众人自是起身随着苏武去看……

    只待苏武刚上到城墙之上,果然动静就开始了,好似就在炸营,诸般门都在打开,众多贼寇四门在出,四处在奔……

    曹成这是要跑了,也得跑了,杨再兴如此犯险而来,那就是曹成无计可施了,此时梧州一点都不乱,天子龙纛依旧高耸,城池诸门,连快骑快马都没往广州去,自就是杨再兴事情不成,此时不跑,更待何时?

    也看还有一彪贼寇,并不散乱,正往西北而去,这一彪自是曹成亲信心腹,还拢得住……

    武松就问:“哥哥,打马去追一追?”

    苏武摆摆手:“不追,那赵构胆小,若是如此追击掩杀,杀得个人人胆寒,那赵构怕是当真不就不敢大道去走了,那到时候,不知拖沓多久去……”

    苏武怕就怕赵构吓坏了之后,往深山老林里一钻,也不知什么时候还能钻得出来,哪辈子能跑得到大理,更怕万一赵构在深山老林里钻不出来了可怎么办?

    还是得让赵构安心一点,沿着大道赶紧走,越快越好,越顺利越好。

    若问赵构万一不去大理,去别的地方怎么办?

    这里没有别的地方能去,只有大理能去,赵构总不能真到林子里当蛮人吧?蛮人也不会要他……

    再说,真当蛮人,拿钱粮开路,自有出卖……

    当野人?汴京生养的皇子赵构,他也没这能耐……

    赵构,是要人类文明社会过日子的,不可能不去大理。

    众人只在城头上看着,看着诸多贼寇到处去奔去逃,林子到处去钻……

    苏武倒也打马出城了,追击的动作还是要做一做的,吓唬一下,好让贼寇们跑得更快更远……

    大理,是大宋不征之国,是宋太祖赵匡胤引着大军在大渡河旁,亲口而言的话语:“此外非吾所有也”。

    就是说大渡河另外一边的大理,不是宋地。

    所以,大理偏安一隅,与大宋关系,在大多时候,都极为的好。

    两国之间,政治、文化、经济上的交流,那更是极多,亲近非常。

    这也是赵构愿往大理去的主要原因……

    大理的文化,自与大宋,与中原,一脉相承,也开科取士,但又略有不同,人家科举,取的是“释儒”,大理是佛国之国。

    所以,能考科举的人,显得是个“释”,显得是个和尚,然后呢,这和尚还得读儒家经典,这么去考……

    当然,这个政策,其实开始得也并不很久。

    大理国的政治,那是很乱的,皇位许多时候甚至是个笑话,大理国内有诸般大族豪强,这皇位是这个来踹一脚,那个来砍一刀,其中以高氏与杨氏为最,还有一个董

第422章 此差若成,便是你入京拜相之时!-->>(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