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血洗加冕典礼》第二部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首相和礼部尚书(式部大人)该怎么处理……你们有什么想法?”

    还记得当初,沃德伯爵第一次把瓦伦公爵起兵的消息告诉我的时候,我曾召集过三个人——沃德伯爵、蒂莫娜,还有萨洛蒙·德·巴贝托特,专门讨论过如何处置这两个掌控帝国实权的人。

    “目前有两个方案可选。”沃德伯爵率先开口,语气沉稳,“一是将他们生擒,之后公开审判,揭露他们的罪行,最后在民众面前执行死刑;二是在典礼现场就地处死,杜绝他们逃脱或被亲信营救的可能。”

    “第一个方案的好处是,能让帝都民众清楚看到‘罪有应得’的过程,更容易理解政权更迭的意义,也能减少民众对陛下的抵触;但缺点是,审判和关押期间,他们的派系亲信可能会趁机作乱,甚至联合外部势力攻城,帝都有被夺回的风险。”

    我点头赞同——沃德伯爵考虑得很周全,这两种方案的利弊,确实需要仔细权衡。

    “嗯,你说得有道理。萨洛蒙,蒂莫娜,你们两个呢?更倾向于哪种方案?”

    萨洛蒙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斟酌措辞,随后才缓缓说道:“陛下,臣更担心‘就地处死’的后续影响。若是暗杀,还能找借口掩饰;可君主在加冕典礼这种庄重场合,亲手杀死两位公爵级别的高阶贵族,古今从未有过先例。这件事一旦发生,不仅会震惊整个贵族阶层,还会成为日后的‘先例’——以后贵族们对陛下,只会多一份忌惮,少一份信任,不利于后续统治。”

    他说得没错。高阶贵族在皇室典礼上被杀,对整个贵族群体来说,都是极大的冲击。他们会下意识地认为“皇帝手段狠辣,不顾贵族体面”,日后即便表面臣服,私下里也大概率会暗中防备,甚至联合起来对抗皇权。

    “不过,换个角度想,‘就地处死’也有一个最大的好处——能彻底打破陛下‘傀儡皇帝’的形象。”蒂莫娜接过话头,语气坚定,“民众或许会因为‘血腥’而心存戒备,但也会意识到陛下‘拥有实权、敢做敢为’,日后再想反抗陛下的统治,就会多几分顾虑,不敢轻易作乱。”

    蒂莫娜的话,确实点中了要害。即便现在不彻底打破“傀儡”形象,等我开始亲政,这个标签也会成为阻碍——贵族会因为“陛下无能”而轻视,民众会因为“陛下傀儡”而不信任。若是能借这次典礼,彻底摆脱这个形象,长远来看,或许是利大于弊。

    “如果我选择亲手杀死这两位公爵,你能预判到后续会引发哪些问题吗?”我看向沃德伯爵,想听听他更精准的分析。

    “陛下放心,只要事后及时公开审判流程,把他们谋害前太子、架空皇权、压榨民众的罪行一一公布,民众只会支持陛下,不会质疑。”沃德伯爵语气笃定,“至于贵族群体,真正会惧怕陛下、心生不满的,只有那些和首相、礼部尚书勾结过、手上也有污点的人;那些中立派贵族,或是深受派系压迫的贵族,反而会因为这两人的倒台而松口气,大概率会选择臣服。所以,臣认为不会有太大问题。”

    ……我在心里梳理了一遍两种方案的核心利弊。

    公开处决的优势很明确:一是能让民众清晰感知“政权已经更迭”,明白“作恶者必受惩罚”;二是能塑造“皇帝公正、为民除害”的形象,将“首相和礼部尚书”定义为“恶人”,将“审判他们的皇帝”定义为“善人”,这对我们后续掌控帝都、安抚民心,会有很大帮助。

    但风险也同样突出:一旦中间出现疏漏,让他们逃脱,或是被派系亲信营救,之前的计划都会功亏一篑,而且派系纷争会立刻激化,帝都局势会更加混乱。不过,只要能确保“不逃脱”,这个风险就能降到最低。

    而“就地处死”的优势,在于“快准狠”——两位派系首领当场死亡,他们在贵族中的影响力会瞬间瓦解,所谓“树倒猢狲散”,没有了核心指挥,他们的亲信也就成了一盘散沙,很难再组织起有效的反抗。更何况,死人不会说话,能彻底杜绝他们泄露秘密、或是在审判时狡辩的可能,也能让所有人都清楚“我的时代已经到来”。

    至于缺点,就是萨洛蒙担心的“民众理解成本”和“贵族忌惮”——加冕典礼结束后,我们必须和时间赛跑:一边快速控制帝都的各个关键节点,一边派人联络瓦伦公爵,将他纳入麾下,同时还要镇压两个派系的残余势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混乱中稳住局势。

    这么一想,“就地处死”的节奏确实太快,步子也太大了……会不会超出我们的掌控范围?

    “说到底,无论选哪种方案

《血洗加冕典礼》第二部分-->>(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