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战争的阴影已经笼罩了帝都,这一点毋庸置疑——即便那些消息闭塞的普通市民,也隐约察觉到了不对劲。街头巷尾早已没了往日的热闹,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混乱。
大量雇佣兵涌入帝都,导致社会治安急剧恶化,抢劫、斗殴事件频发;虽说酒吧、酒馆这类场所,因为雇佣兵的聚集生意好了几分,但更多市民出于对战争的恐惧,选择闭门不出,整条街道都透着一股压抑的气息。
显然,不少人已经认定“帝都即将沦为战场”,正偷偷收拾行李,想方设法逃离——在这些逃亡者中,甚至能看到一些贵族的身影,他们消息更灵通,也更惜命。
毕竟,瓦伦公爵以“善战”闻名,他麾下两万大军正一路北上,直奔帝都而来,威胁近在眼前。而不久前传来的另一条消息,更是加速了人们的逃亡步伐。
那消息便是:“拉米特家族的幸存者已组建军队,短短几天内就平定了家族原有的大部分领地。”——法比奥果然没让我失望,成功召集了兵力,如今正率领五千士兵,从东边向帝都逼近。
……说实话,五千人的规模,比我预期的多了不少,不过目前还没收到任何关于这支军队的异常报告,想来法比奥暂时能稳住局势。
与此同时,聚集在帝都、号称“讨伐瓦伦公爵”的军队,据说总数有五万人,但实际人数根本无从考证——毕竟雇佣兵向来喜欢夸大自己的人数。
对他们而言,人数报得越多,就越容易被贵族视为“可靠的战力”,从而拿到更高的报酬。因此,他们上报的人数,往往比实际多出不少;即便知道“人数相差太大可能被拆穿并追责”,贵族们此刻也没时间逐一核查——瓦伦公爵的军队已经逼近,他们只能先凑齐“足够多”的人手再说。
目前,集结在帝都的“瓦伦公爵讨伐军”,司令官人选已经确定,由“将军”马蒂厄·勒·夏佩利埃(查姆诺伯爵)担任。首相计划明天正式将军队指挥权移交给他,之后他便会率领军队离开帝都,前往前线抵御瓦伦公爵。
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讨伐瓦伦公爵的军队,指挥官不是首相或礼部尚书?答案很简单——他们没有“统帅帝国军”的头衔,本质上只是贵族,而非军方将领。
事实上,首相和礼部尚书根本没有指挥帝国正规军的权力,他们平日里掌控的军队,都是各自家族的私人武装,被称为“劳尔军”(首相家族)或“阿基卡尔军”(礼部尚书家族),并非帝国公认的正规军。
在邦古达特帝国,拥有“统帅帝国正规军”权力的职位只有三个:“皇帝”、“元帅”和“将军”。其中,元帅和将军的人数会根据战况调整——战争期间会适当增加,和平时期则减少,但通常情况下,帝国只会有1到2名元帅,3到5名将军。即便是皇太子,若没有“元帅”或“将军”的头衔,也无法统帅帝国军;我已故的父亲(前太子)当年上战场,也是先被授予“将军”头衔,才得以领兵。
顺便一提,等我正式登基、掌控实权后,这些“头衔定权限”的规矩,恐怕会被彻底打破。不过现在,首相和礼部尚书为了提升自己的威望,早已把各自的私人军队改称“皇军”,强行往“正统”上靠。
但这次,他们被瓦伦公爵以“滥用军权、暴虐统治”为由讨伐后,反而收敛了不少,重新拾起了“按规矩办事”的样子——大概是怕再被抓住把柄,失去更多贵族的支持。
目前,整个帝国拥有“元帅”头衔的,只有一人——泽菲伯爵胡斯托·德·泽菲。在帝国的军衔体系中,元帅的地位高于将军,按道理来说,讨伐瓦伦公爵的军队,应该由他担任指挥官才对。
可泽菲伯爵是出了名的“中立派”贵族,从不参与派系纷争。而且,“泽菲伯爵”这个头衔本身没有对应的领地,他实际拥有的领地,是靠“男爵”头衔获得的,且这片领地位于帝国南部——恰好处于瓦伦公爵的势力范围内。
对首相和礼部尚书而言,泽菲伯爵是帝都最需要警惕的人——他们既怕他投靠瓦伦公爵,又怕他被对方拉拢,因此干脆将他软禁在帝都的府邸中,不让他与外界过多接触。
至于当年首相和礼部尚书为何会同意任命这样一位“中立派”为元帅,大概是两人互相妥协的结果——与其让对方派系的人担任元帅、掌控更大的军权,不如让立场中立的泽菲伯爵担任,至少不会直接威胁到自己。更何况,若是将来与其他国家爆发全面战争,元帅的能力至关重要,若是让能力不足的人担任,他们自己也会吃亏。
那么,泽菲伯爵会站在我这边吗?答案是完全不会。我之前曾让沃德伯爵派间谍联系他,希望能争取到他的支持,却被他直接拒绝了,理由很明确:“我不会卷入帝国内战,只负责对抗外敌,绝不干涉内政。”
……真是个固执的人。而且他现在被软禁,手里没有一兵一卒,即便争取到他的支持,也帮不上太
来自塔楼的牵挂-->>(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