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今天下午,我就先在县医院里看看这边的推广情况。”方言接着又说道。
听到这话,何阳说道:
“行,我们这些天的医案全都在,复诊的也都整理好了。”
他们在收到萧汉玺的消息后,就已经准备好了,就等着方言查了。
其实灵石县城的肝病情况不是太严重,加上他们这里的医疗资源,可以说是控制的最好的地方。
正说着,后厨师傅又端来一个粗瓷碗,里面是金灿灿的摊黄儿,边缘还带着焦香,撒了层白糖。
“方主任,尝尝咱灵石的特色摊黄儿,用玉米面和小米面做的,甜糯得很!”赵书记笑着介绍,拿起筷子给方言夹了一块。
主食配主食,方言咬了一口,口感松软带点嚼劲,玉米的清香混着白糖的甜,确实爽口,他说道:“这摊黄儿真不错,很有特色,我还是第一次吃呢。”
何阳笑着接话:“咱这儿的粗粮细做有讲究,老乡们农忙时就靠这个顶饿。方主任要是喜欢,回头让食堂多做些,您带在路上吃。”
闲聊间,方言想起灵石何氏的渊源,随口问道:“何院长,听你口音是本地人吧?灵石何氏是大族,您也是这家的?”
何阳愣了一下,随即点头笑道:“方主任果然见多识广!我确实是,不过我们这一支是旁系,早年分家后就一直在县城周边生活,没沾上多少光,也就是靠着家族传下来的‘读书上进’的规矩,我才考上了太原医学院。”
“那可真是书香门第了,”方言笑道,“何氏‘无何不开科’的名声,我在京城都听过。”
赵书记在一旁补充:“何院长争气,太原医学院毕业后果断回了老家,这些年在县医院干得踏踏实实,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副院长,全靠自己的本事。”
何阳有些不好意思地摆手:“都是组织培养,再说咱灵石缺医生,我回来也能多尽点力。”
饭桌上的气氛愈发融洽,几人又聊了些灵石的风土人情,从煤窑的开采到老乡的春耕计划,方言听得认真,偶尔插问几句,把灵石这边基层的情况默默记在心里,大概也清楚了一些风土人情。
一顿饭吃完,赵书记让食堂收拾碗筷,何阳则起身说道:“方主任,医案都整理在门诊楼的办公室里,我这就带您过去?”
“好。”方言点点头,“麻烦何院长带路。”
一行人穿过医院的院子,冷风卷着煤屑吹过,老乡们排队的队伍依旧没散,见方言他们走过,都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
李冲他们三个跟在方言身后。
走路姿势一看就是部队里面出来的,特别是王风一米九几的身高,相当扎眼。
这会儿跟着过来的张院长和赵书记还好奇的对着他们询问了一番,听到是上级领导专门安排的警卫员,两人又对方言更高看了几分。
配三个警卫员,还是上级领导安排的,这就很能说明他在领导心目里的重量了,要不然怎么同样是京城来的白晓春就没有一起来的警卫?
虽然人家只是研究所的主任,但是这背后可不简单。
想到萧汉玺发过来的电报,他们心里又多提起几分小心。
办公室是一间朝南的小屋,窗户擦得透亮。
方言他们进去的时候,还有人趴在办公桌上午休。
听到方言他们进门的动静,赶忙爬了起来。
何阳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中午午饭过后,都习惯休息一会儿。”
方言点点头,这挺正常的。
接着何阳带着方言来到靠墙的一个柜子前,这里整齐地码着一摞摞蓝色封皮的医案,何阳拉开柜门,取出最上面的几册递给方言:
“方主任,这是试点以来的全部医案,按公社分类,每本都记着病人的基本情况、辨证结果、用药剂量和复诊记录,您过目。”
方言接过医案,找了个位置坐下来,开始翻阅。
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赶紧给方言他们倒来茶水。
方言道了声谢,然后继续看起来,上面的字迹是好几个医生写的,大多工整,偶尔有几页带着潦草的批注。
他先翻了翻最开始的记录,病人信息登记得还算详细,姓名、年龄、住址、症状一目了然,辨证结果大多标注着“湿热蕴结”“肝郁脾虚”等,用药剂量也符合京城下发的标准。
“复诊率怎么样?”方言一边翻一边问。
张院长答道:“县城这边的复诊率能到八成,大部分病人吃了药后症状都有缓解,痊愈的也不少。您看这几页,都是痊愈后复查的记录,有条件的,我们还用西医复查过,这里肝功能指标都恢复正常了。”
方言点点头,又拿起一医案,翻了几页,眉头渐渐皱了起来。
“这几例是怎么回事?”方言指着矛盾的辨证记录,抬眼看向何阳,“辨证结果前后不一,是复诊时症状真的变了,还是一开始就辨错了?”
何阳凑过来看了看,脸色有些尴尬:“这……这几例是城郊公社的赤脚医生在我们这里培训后试诊的时候弄的,可能是当时辨证时拿不准,复诊时又重新判断了。”
“拿不准就敢发药?”
第1426章 亲查医案,坐诊灵石(月票加更5K)-->>(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