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23章 热情的萧汉玺,火车上的谜语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那请问萧通吾谁……”方言开门见山对着萧汉玺问道。

    “正是家父!”萧汉玺回应道。

    果然是他!

    方言上前和对方握手,说道:

    “幸会幸会!很早就听过萧先生的大名了。”

    “山西四大名医如雷贯耳。”

    山西四大名医分别是李翰卿、韩玉辉、白清佐、萧通吾。

    这些人里面,只有萧通吾是外地搬过来的,他老家原来在河北武安,12岁弃儒随父辈学医,后开了一家“隆太和”药铺,靠着萧家家传的脉学诊断病症,因为极其准确,所以很快的就名动一时了。

    方言眼前遇到的这位萧汉玺,是萧通吾的亲传弟子,也是他的儿子。

    听到这位京城来的这位领导面前的红人说起了自己的父亲,萧汉玺也是有些惊讶。

    “没想到方主任在京城也听过我们山西这边的事儿。”要知道这个名头也是在他父亲去世之后,才被一些当地的中医评出来的,到现在也就五六年的时间。

    加上前些年的时候一直都很动荡,这个称号在山西都不是太多人知道,结果方言居然叫出名字来了。

    “我们学校,研究所还是有不少山西中医的。”方言对着萧汉玺说道。

    他并没有解释太多,而萧汉玺听到这个解释自己就脑补了一番,对着方言笑着说道:

    “明白明白,我们山西确实有不少考到京城的中医研究生。”

    接着他顿了顿又对着方言夸奖到:

    “其实我也听过方主任在京城的大名,好多次在报纸上看到您的新闻,都觉得实在太厉害了,如此年轻就有这般成就,真是让人感慨。”

    两人当场就开始了一场商业互吹。

    萧汉玺他这会儿已经在山西卫生系统任职,依托萧通吾的人脉和影响力,成为省内中医临床与脉诊传承的重要衔接者,在这边说话还是相当有分量的。

    方言在这里的工作有这个人配合支持,肯定是要顺利很多的。

    两人聊了一会儿后,萧汉玺对着方言说道:

    “行了,咱们就别在这里说了,马上天黑,我们先去市区落脚。”

    方言点头:

    “好,听萧同志您的。”

    就在两人走到机场外边准备上车的时候,看到之前那位同行的老同志,也就是刚才坐飞机被方言按睡着的那位,正好也从里面走了出来,他接待规格就有些高了,陪同的人员众多,起码二十多个人,方言这边可就只有萧汉玺一行六个人。

    “小方同志,别忘了忙完了到太原找我一起回去啊!”老爷子对着他挥挥手,再次提醒道。

    看的出来他还真是挺怕坐飞机的。

    方言挥挥手:

    “记得,不会忘的!”

    萧汉玺看了看那边的人,对着方言问道:

    “方大夫这次来还有其他任务?”

    方言一怔,有些莫名其妙的说道:

    “我这次来就是到灵石县去视察,没有什么其他任务啊。”

    萧汉玺恍然:

    “哦哦,那看来是我想错了。”

    方言看了一眼张毅那个老同志那边,知道肯定是对方以为自己和张毅是一起的,这才这么问他的。

    方言也有些好奇这个老同志的身份,于是对着萧汉玺问道:

    “萧同志怎么这么问?”

    萧汉玺连忙说道:

    “我刚才听他们说过,这次过来是接的这位领导,是上头专门派下来,给一批人恢复名声平反的,还以为这次还有我们中医的事儿呢……”

    方言一怔,原来张毅这老同志是干这事儿的?

    这不是巧了嘛?

    自己刚打算这次过来,找到李可李老,帮他把身上的冤案给摘了。

    “原来是这样……”方言点了点头,心里开始默默的盘算了起来,要不今天晚上找下张毅?

    不对,应该收集好了李可的情况后,再给张毅反应情况。

    自己要找人家办事儿,总不能让人家跟着跑一趟灵石县吧?

    想到这里,方言打定主意,到时候让李可自己写一份报告,然后带着他一起到这边来找张毅。

    想好过后,方言就直接上了准备好的车里。

    萧汉玺看到方言一脸风轻云淡的样子,心里暗自感慨果然这京城来的人就是不一样,完全猜不到他到底在想啥,别看着这人年龄小,但是气场可不小。

    招呼其他人也上了车,他们三辆车跟在张毅车队的后面,一起朝着TY市区而去。

    方言透过车窗看到初冬太原近郊黄昏时分尘土飞扬的土路。

    路上偶尔还能看到裹着棉衣骑行或行走的人群。

    远处是喷吐烟雾的红砖工厂、巨大的露天煤堆、空旷萧瑟的田野、光秃的树木。

    夕阳的余晖下看起来就像是老电影一样,空气里是浓重的煤烟味、灰黄的尘土以及迅速降临的暮色,都让整个环境显得粗粝、冷冽而略带压抑,生动在他面前展现了这个年代北方工业城市的风貌。

    等到了市区后,天色完全的暗了下来,他们也和张毅的车队分开,来到这边卫生部门的招待所,今天晚上在这里休息一晚上,明天方言他们就坐安排好的火车去灵石县。

    大概还有一百五十多公里,距离也不算短。

    晚饭是萧汉玺在部门内部食堂招待的。

    方言他们先到了住宿的地方放好了行李,就被带到了这边食堂。

    内部食堂是红砖砌成的平房,走进去能看到里面摆着十几张木质方桌,桌面擦得发亮,墙角的煤炉子烧得正旺,暖气管子泛着热气。

    碗筷是统一的白瓷碗和竹筷,摆得整整齐齐,墙上贴着“爱惜粮食,杜绝浪费”的红漆标语。

    这会儿已经过了饭点了,但是食堂里面还是有不少部门的人员在这里等着方言他们,方言看了下起码两桌人。

    菜是提前备好的,一上桌就冒着热气。

    方言一行人刚进门,这边卫生部门的干部们就纷纷起身打招呼,热情得很毕竟是京城来的专家,又是萧汉玺亲自招待,大家都透着重视。

    萧汉玺也给方言介绍了一下这边的卫生部门的人,别说,还真是有不少方言听过的人名,这时候方言发现个点,山西这边的卫生部门中医出身的人员还真是不少。

    这可给方言来了个惊喜,这说明这地方的中医环境好啊!

    中医的话语权更大。

    接下来就坐下来吃饭了。

    前世,某楚姓电视剧人物曾经说过:“山西菜不入流,上不得台面。”

    还有人说山西菜上什么台面?上来的都是面!

    但是今天这一桌的伙食看起来还是不错的,有烩菜,过油肉,酸辣白菜,酱醋鱼,虾酱豆腐,粘片子,炒恶,古雷菜,呛碗托,拌凉粉,炒凉粉,卷子烩豆腐……

    其中值得一提的几道菜有过油肉,粘片子和炒恶。

    过油肉作为山西硬菜,色泽金黄油亮,里脊肉裹着薄淀粉过油,搭配木耳、蒜苗段翻炒,咸香中透着醋酸,解腻又提鲜,肉质外软里嫩,一看就是老师傅的手艺。

    1978年猪肉供应不算充裕,这道菜一上桌,就知道是最高规格的招待。

    粘片子是把玉米面、白面混合,擀成薄饼切成菱形,煮在菜汤里,吸饱了汤汁的粘片子筋道入味,既有主食的饱腹感,又有菜的香味,是山西农村的特色吃法,能端上招待桌,足见诚意。

    炒恶这道菜其他地方见不到,“恶”是山西方言,其实是用土豆淀粉和面粉做成的块状食物,切成薄片后用葱花、蒜末清炒,口感筋道弹牙,带着淡淡的土豆香,方言还是第一次吃,觉得新鲜得很。

    开席后,方言他们吃了一会儿,就和他们聊起了山西这边的中医情况。

    果不其然,他们这边因为条件原因,确实更加适合中医。

    大家大部分人都是中医,聊起来也就比较亲近,聊了一会儿方言就和他们熟悉了。

    听到方言的问题,其中一个叫顼琪的医生说道:

    “咱山西山多,以前交通不便,村里人生病,哪能说去大医院就去?全靠老中医把脉

第1423章 热情的萧汉玺,火车上的谜语人-->>(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