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百零二章 太上皇遗诏,警惕诸王(第二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吐蕃,东西吐谷浑,西突厥,回纥,安西四镇诸国,都不敢轻举妄动。

    还有高句丽,去年以太上皇退位,引诱高句丽五万大军出击,最后兵损三万而退。

    如今又趁着新罗女王新丧,派人去新罗百济挑拨人心,只要有所变化,对于将来开战必有好处。

    于内,研制造价更低的纸张,不停的研究能够让粮食高产的办法,任用贤能,诚听谏言……

    大唐鼎盛之时,一眼可见。

    他为人至孝,太上皇退位之后,还替太上皇筹备完成嵩山封禅之事。

    为人至真至诚,群臣信赖。

    太上皇培育太子,天下敬佩。

    “……所以,属纩之后,七日便殡,军国大事,不可停阙,寻常闲务,任之有司。

    文武官人,三品已上,并三日朝晡哭临。

    十五举音,事毕便出。

    四品已下,临于朝堂,其殿中当临者,非朝夕临,无得擅哭。

    诸王为都督刺史任者,并来奔丧。

    防于变故,可加监察。

    其方镇岳牧,在任官人,各于任所,举哀三日。

    其服纪轻重,宜依汉制,以日易月。

    园陵制度,务从俭约。

    昔者霸陵不掘,则朕意焉。

    太原元从人见在者,各赐勋官一级。诸营作土木之功,并宜停断。”

    李承乾虽然跪在地上,但心里也微微松了口气。

    诸王为都督刺史任者,并来奔丧。

    防于变故,可加监察。

    孙伏伽将是李承乾将来所用的重臣,而增强御史台的实力,是最重要的步骤之一。

    李承乾原本还有些担心,李世民会怎么安排,没想到一句防于诸王,就让所有人都接受了。

    诸王回京,地方变故。

    防的实际上是诸王,这一点,最能够接受的就是长孙无忌。

    事情便能够轻易而成。

    李承乾心中安定了下来,他之所以用孙伏伽,就是因为这个人有能力,有资历,只是缺乏足够的背景,甚至于有些让人忽视。

    忽视好啊,忽视了才好做事。

    ……

    听到李袭志念完,李承乾率先对着御床上的李世民遗体叩首道:“儿臣领旨,父皇冥寿无疆。”

    依照制度,李承乾应该服丧三年,或者准确的讲,是二十七个月。

    一般的官员,服丧三年,就得去朝三年。

    李承乾身为皇帝,虽然不必如此,但他的行为举止依旧会受到极大的约束。

    甚至会影响他对天下的掌握。

    尤其是李世民死后,天下世家,无数官员,必然会有离心离德之象,如果这个时候不紧盯一点。

    依照汉制,以日易月。

    二十七个月,缩减为二十七日,绝对不影响他对天下的掌握。

    “臣等领旨,先帝冥寿无疆。”群臣齐齐拱手。

    他们当中有不少人都是太原元从,太上皇仙逝,他们的勋官增加一级。

    另外,以日易月,对他们也是一种减负。

    太上皇仙逝,天下服丧。

    长安城中,一切闲杂诸事皆停。

    各种享乐之事就不提了,有的人家甚至已经订了婚事,如果时间长的话,都是影响。

    更别说如今已经五月下旬了,马上就是秋收,太上皇仙逝,难保不会对秋收造成影响,那就麻烦了。

    “众卿平身吧。”李承乾起身,看向群臣道:“父皇已经定了丧仪大略,接下来便是细务了。”

    “喏!”群臣起身,齐齐拱手。

    李承乾看向群臣,说道:“朕服丧身重,诸事不便,所以,以赵国公长孙无忌为治丧大使,襄邑郡王李神符、莘国公窦诞为治丧副使,礼部尚书李袭志,宗正寺卿李百药,太常寺卿赵元楷等为治丧诸使。”

    “臣等领旨!”长孙无忌,李神符、窦诞,李袭志,李百药,赵元楷等人齐齐

第五百零二章 太上皇遗诏,警惕诸王(第二更)-->>(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