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
下来还要再商量下,具体和这几镇怎么沟通。
“赈济之事——”圣人环顾一圈,目光停在大司农身上:“李群,你来做,先厘一个章程出来。”
这时,韩偓奏道:“大圣,臣等议,于五月初五端午之后大祭昊天,并召天下节度入朝觐见。”
“天下节度?”圣人眉头一皱。
服从性测试么?可以搞。但有些人肯定不会来。
比如杨行密。
他不来,那诸如宁国军、忠国军、两浙的江南诸镇,多半也不会来,派个使者就完事了。
河北也没有节度使本人入朝觐见的习惯。
这不等于白办自出丑。
西起陕州,东至郓城,南抵长江,北到魏博。先完全拿下中原再说吧。
到时带着阿赵爬泰山,让阿赵亚献也不是不敢想。
“眼看卧榻之侧未靖,降服葛袁诸人,安定宣武军才是要务。”
这,诸臣对视一番,知道圣人一旦表态就是决定,转而提起下一事。
“今以大圣除宦官,平关中,收关西,取中原再造之功。”韩偓再次进言:“臣等认为,应改元以表庆贺。”
又改元?光化不是才用了一年么?
这个建议让圣人颇为不喜,觉得太频繁,会增加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但此时,改元本就是稀松平常。各种心愿喜好,都可以寄托年号。
一朝一历的做法,得明清了。
群臣既然有这个欲望,那就满足吧。
“改什么?”
“这是有司拟定的年号表,请大圣过目。”韩偓递上表文。
实际上,这事他们早就讨论过了,就进汴梁之前,但当时还在打,便没提。
侍从转呈。
“兴国……”圣人审阅着,喃喃道:“兴复国家……”
“是的。”韩偓答道:“正表发愤图强,让圣唐再次伟大的雄心!”
“倒也行。”圣人点点头,又道:“天复、天祐、元道何意?”
有司大臣一一解释。
圣人和百官对视,用眼神交流着意见,最后,圣人拍掌笑道:“怡然更矣。”
很高兴换新年号啊。
“就天复吧。”圣人对这个年号最满意,也许是后世的天复寄寓没有实现,才有了自己的到来吧:“元旦一过,便昭告天下。”
群臣振奋。
天下事,定矣。
只要君臣同心戮力,善自施为,圣唐的国势就会蒸蒸日上!
“中外朝和地方有功之人的行赏不能拖了。”圣人最后道:“这两日报上来过目。”
“臣等谨喏。”
会议散去后,圣人径直去了玉兔殿。
因为,前两日淑妃又给他生了个儿子。
一有空,他就想来看看。
名字还没取,过了百日确定短时间不会夭折再取。
“这玉兔殿,住得还好?”来到卧室,圣人在床榻边坐下,看着静静躺在那养身的淑妃,轻声问道。
“还好,却没有嘉德殿好。”淑妃忧郁道。
“哈哈,不都一样?”
“哪里一样?”淑妃哀怨着眼神。
汴梁宫的住所分配,经过一番考虑。朱温给张惠修的,后宫最壮丽威严的嘉德殿,圣人给了阿赵。
女人们,虽然觉得每个都爱,每个都不爱,但涉及这种好处的事,他第一个想到的总是小赵。
阿赵跟了自己这么多年,任劳任怨,知足不争风,对家族管教得力,在朝中口碑也不错。
最重要的是,赵如心对自己,是感觉中唯一一个没掺杂其他的,只有最单纯忠诚与爱的。
两人之间除了是夫妻,君臣,还像一对朋友。
若非形势不允,他好多次都想立阿赵为后。好在,皇后给不了,象征皇后地位的嘉德殿还能给——也的亏是伪梁的,名义上得不到认可的象征。
“以后再给你修个好的。”圣人安慰了几句。
“就会画饼充饥。”淑妃白了他一眼,心里有些不好受,戳着他胸膛:“阿赵在你心里,是重过我的。”
“怎么会?”圣人今天心情好,说着说着就和淑妃拉起了家常,自然又谈到了吴王身上。
淑妃将他揽到怀里,柔声道:“大郎的婚事你考虑得怎样了,你让我想,父母之命,光我一个妇道人家,也做不了主啊,我对外面也不了解。”
“我听说,他进军汴梁的时候捡了个女子,叫甚宋福金,与他一般大。”圣人笑道:“干脆先让他纳了这女子,说不定早已睡了?”
“呸呸呸!”淑妃嘴打结了,羞道:“你以为大郎是你!”
第361章 召见、年号、婚事-->>(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