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百零二章 可控核聚变:星海一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他们鄙视来鄙视去,徐申学也懒得参与……毕竟他是文科出身,和这些理工男不是一个路数,理解不了他们的脑回路!

    他更关心的是三年造出原型机这一点!

    “三年搞出来原型机,这时间还是比较紧张的啊,你们回头恐怕要加班加点了!”徐申学一边看着前方的模型一边笑呵呵的说着:“在资金或人员,或其他什么问题,都可以随时提出来,我这边能解决的都会尽力解决!”

    王斌耀道:“资金和人员上问题不大,毕竟星海一号工程这种事,主要还是一些核心技术问题的解决上,这种事并不是很依赖资金或人员的多寡,大部分核心的技术难题,还是我们几个人来做的,其他的人则是提供一些辅助工作而已。”

    “资金方面,目前问题也不大,我们的主要资金开支还是做各种实验,还有部分经费则是支持人员待遇经费,之前的一千亿预算还没有花完呢,后面还安排了五百亿预算,我估摸着应该也能够支撑下来了!”

    “其他问题,都是一些零零碎碎的问题,也由各部门协同解决!”

    这一次的可控核聚变项目,各方面的支持力度是非常大的,前期经费就一千亿,去年十二月又追加了五百亿经费,这两期经费加起来一千五百亿元,这个经费已经相当充分了。

    毕竟,这不是搞一个大规模的商业可控核聚变发电站,只是搞一个实验原型机而已,主要的经费并不是用来搞建设,而是用来做研发!

    一个项目,光是前期研发经费就达到一千五百亿,这已经不算少了。

    这笔庞大的经费按照各子项目分下去,足以让大量企业,研究所的相关项目组,获得充足的研发经费进行各种技术研发,实验了。

    徐申学此时道:“嗯,有什么问题你随时跟我说,这星海一号关乎未来,必须重视再重视,马虎不得!”

    徐申学还指望着搞出来可控核聚变后,彻底解决智云集团的算力用电紧缺问题呢……这人工智能越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就越大。

    现在都是几千亿千瓦时了,这未来不得要几万亿千瓦时啊?而现在的发电技术已经跟不上未来的算力用电需求了。

    同时也寄望可控核聚变技术成熟后,能够用在星际飞船,外星基地等领域上。

    解决星际航行,开发太阳系内诸多资源的能源供应问题。

    哪怕是不考虑这些技术前沿领域的应用,一旦把可控核聚变技术大规模商用,那么充沛而廉价的电源供应,也能够有力的支撑工业体系的运转,民用电力的巨大消耗。

    电力,在现代社会体系里是最为核心的能源,没有之一!

    人们的生活、工业的生产,全都依赖电力支持。

    没有电,啥也搞不来……

    很多后进国家为什么工业体系拼不过华夏啊,原因很多,但是电力供应毫无疑问是其中重要的一点。

    没有充足稳定的电力供应,是搞不了工业的!

    不说别的,光是半导体工厂的用电量就非常巨大,智云微电子,光是这一家半导体制造企业,其每年的用电量达到数百亿千瓦时呢。

    在智云微电子总部,也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城市通城,智云微电子在当地的生产基地,占据通城用电量的百分之六十五……可见半导体工厂用电量有多夸张。

    如最近两年发展比较迅速,很多人认为可以代替部分华夏供应链的越南……他们的发电量才区区两千多亿千瓦时。

    就这点发电量,就别提什么搞什么大规模工业化了……更别提搞什么人工智能了。

    不说别的,光是智云集团旗下的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的耗电量,都比这多!

    智云集团旗下的智云微电子,如果原封不动的搬迁到越南去……越南得抽调至少四分之一的电力来供应智云微电子,被挤占这么多电力后,其他的越南工厂也别指望能开工了……

    如果还要保障工厂生产,那么大部分越南人都得回到煤油灯时代!

    而这样的国家,其发电量在全球范围内已经能够进入前二十名!

    所以说……工业这东西,不是什么国家都能搞的,不说资金,技术,人才这些了,光是一个电力供应就能卡死绝大部分国家的工业化野心。

    搞工业体系,这可不是什么国家都能做的事。

    徐申学个人,对电力供应点执念也比较大……纯粹是因为搞算力中心的时候,长期被电力供应限制给恶心到了…强如国内的发电,输电能力,都难以保障智云集团这种巨无霸企业的庞大电力需求。

    未来,如果可控核聚变技术成熟,可以商用了,那么徐申学就能搞一大堆的算力中心……有电,随便造!

    可惜,现在还不行!

    所以现在徐申学搞人工智能技术的时候,还是侧重于算力性价比,搞量子计算,搞神经拟态计算等新技术,力争在有限的电力供应下获得更多的算力资源。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