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冷却液进行冷却后有辐射也没办法直接使用,所以还需要额外的热转换,整个系统非常复杂而庞大,建造成本高,运行成本高!
而徐申学看到的这个星海一号则是相反……体积极小,但是功率极高,徐申学都能想象到这东西安装在星际飞船上,为星际飞船提供巨大能源的场面了。
而王斌耀还继续说着:“我们的星海一号,虽然前期的研发费用非常高昂,但是一旦研发成功后续的建造以及运行,其成本会降低到一个比较低的水准,至少比目前的核电站要便宜得多!”
徐申学道:“现在的技术研发进度推进的怎么样了?大概什么时候能够把原型机做出来?”
光看个模型,徐申学可不会满足……他要的是实打实的原型机,可以开机启动发电的那种!
王斌耀道:“技术推进方面,我们已经完成了整体技术方案的设计,十三个核心子系统也在稳步推进,其中我们仙女山控股主要负责的核聚变发生中心系统,外壁设计已经完成,我们也尝试建造了三个实验外壁样品进行实验!”
“磁约束预测控制上,我们的已经完成了两次的算法模型迭代,距离我们的目标已经不远了,目前算法模型还在持续优化以及训练当中,我们调用了一个量子计算中心配合进行训练,有望在明年完成第三次的算法模型迭代,到时候预计能够初步满足原型机的磁场预测约束所需!”
“发电模块上,这一块的子系统是由合作企业提供,目前进度也比较顺利!”
“其余的九个辅助模块,技术推进各有不同,有的已经完成了初步设计,有的还需继续进行技术攻关,但是整体问题不大,虽然技术难度高,但是都还在我们的工业体系的承受范围之内!”
“两到三年内,我们预计就能够完成整个原型机十三个核心模块的研发乃至制造工作,最终,制造出来第一台原型机!”
说到这,王斌耀深吸了口气道:“毕竟我们这一次,除了我们智云集团以及仙女山控股外,还调集了超过一千五百家企业或研究所直接参与该项目!”
“我们这一次的项目,比之前的EUV光刻机项目调集的资源更多,人员更多,范围更广,更深入,全国范围内,至少有十五万名各类型的技术人员直接或间接参加到该项目的研发!”
徐申学自然很清楚,这事还是徐申学牵头奔走才定下来,要不然调动不这么多企业和科研所参与这个项目。
实际上大部分参与企业或研究机构,哪怕是他们的负责人,乃至具体的技术人员也不知道他们参与的是什么项目……整个可控核聚变项目,依旧处于高度保密阶段。
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为整个星海一号项目做出巨大的贡献……搞个零部件而已,不需要知道整个项目的全貌也能够搞的。
王斌耀教授带着感叹道:“这是举国之力的项目,只要技术路线不存在重大的缺陷,那么三年内做出来第一台原型机,问题不大!”
“而技术路线是我亲自制定的,最为核心的NKO67材料是我亲自研发的,等离子约束算法林安东教授亲自设计的底层算法,我协同设计的模型框架!”
“部分核心子系统或零配件是我们仙女山以及智云的核心技术团队研发的,其中最为核心的核聚变发生中心系统,是方大同那小子带着团队做的。”
说到这,王斌耀教授呵呵一笑:“方大同那小子虽然脑子比较僵化,但是拿着我给他的材料和理论路线,搞一搞单纯的系统设计问题不大,毕竟这种事也不需要用太多的脑子!”
“整个项目不敢说万无一失,但是三年内,怎么也能够做出来一些技术成果!”
徐申学听罢,微微点头……他手底下一共就三个SS级别的科研名额的使用者,而这三人都或多或少参与到该项目,并承担着最为核心,最难的技术攻关研发。
不过王斌耀对方大同的评价,说方大同没脑子,徐申学是不敢苟同的。
人家方大同可是EUV光刻机领域的核心科学家,之前负责EUV光刻机的物镜系统研发,现在则是调往海湾科技,全面负责EUV项目以及量子对准机等若干核心设备的研发工作……是海湾科技的首席科学家。
在光学领域以及精密机械设备领域里,他是当下当之无愧的第一人……全球第一的那种!
只是他的研究领域偏向应用化,搞的都是各种设备,缺乏了理论性的研究。
怎么说呢,没啥重大理论研究成果!
然后王斌耀就有些看不起他,觉得对方不配和自己一样拿着W15级别的待遇。
不过徐申学也只是听听而已,也没有反驳什么……科研界也有鄙视链的
有个段子,是这样的:有个数学家遇到一个民科,听到对方的介绍后,微笑道:“你这属于理论物理研究的范围——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楼下的朗道院士对这个方面很感兴趣,他是你该找的人。”
第六百零二章 可控核聚变:星海一号-->>(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