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38章 崔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里,摇滚、流行、爵士这些现代音乐领域一片空白。

    崔健所在的京城歌舞团按当时仅有的文艺形式将团员分为古典与民乐,崔健负责古典弦乐的小号部分。

    但这并没有占用他的太多时间,因为他是第三小号,一般一场演出只需要一把小号,他不经常上场。

    闲下来,定音鼓手周亚平想出了个赚钱方法。

    他把目光放在大批因改开来到中国的外国留学生与专家身上,他去和外交人员饭店这种专门为外国人提供住宿餐饮的机构接触,自组小乐队,为他们演奏日本、欧美电影里的歌曲。

    崔健因为能出色地用英文演唱《草帽歌》而被邀请进来。

    当时大部分歌手都是民乐出身,只会李谷一或蒋大的为这种唱法,这就显得崔健比较宝贵,因为他能非常准确地模仿那些英文歌手的唱法,这在当时很少见。

    和老外以及留学生一接触,崔健的视野打开了,他听到了外国旅游者和学生带进中国的磁带,听到了不同于当时主流的音乐,然后他就开始学弹吉他,很快学会当众演唱,唱久了别人的歌没有意思,83年,崔健写了自己的第一首歌《我爱我的吉它》。

    再过一年,他发了一张专辑《当代欧美流行爵士Disco—崔健独唱集》。

    同一年,他还和另外六位专业音乐人成立了乐队七合板,在京城的小餐馆和小旅馆里演奏西方流行音乐。

    这才只是1984年。

    之后崔健继续搞音乐,不过七合板乐队被迫解散,到了1986年,一切有了转折。

    这一年的夏天,崔健写出第一首摇滚歌曲《不是我不明白》,然后他以绝佳的创作状态,写了《新长征路上的摇滚》、《从头再来》、《不再掩饰》、《出走》、《一无所有》.

    他又带着乐队去参加音乐家协会主办的孔雀杯全国民歌、通俗歌曲大奖赛。

    不过因为他们的唱法在当时尚难以被主流接受,因此在首轮角逐中就被淘汰出局。

    后面,中国录音录像出版总社的编辑提议举办“国际和平年”百名歌星演唱会,经人的推荐,崔健也在受邀之列,成为三十位独唱歌手之一。

    于是,1986年,一场在京城工体举行的“国际和平年百名歌星演唱会”上,名不见经传的崔健穿着一件旧褂子,两个裤脚一高一低的出现在工人体育馆的舞台上时,台下的观众多数还在纳闷这一身农民装的哥们哪儿来的。

    然后音乐响起,崔健唱“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一首《一无所有》震撼全场。

    一场晚会过后,《一无所有》以野火燎原之势蔓延,很快地流行开来,满是朝气的年轻人们开始唱起了崔健的歌,一代年轻人的热血被崔健点燃。

    甚至当时,北大里面闹了个“北大崔健后援会”,正儿八经的国内第一个粉丝后援会。

    可惜他的音乐很快被禁播,他本人也遭到了交响乐团开除出团的处罚。

    显然,阿郎的身上是有崔健这个人的影子的。

    在第二个故事之中,阿郎因为主流禁止摇滚乐的创作,加上父母身体不好,所以有了纠结的情绪,不明白自己接着搞摇滚有什么意义,是不是应该听从父母的话,去找一份所谓的正经工作,趁着父亲还没退休,接他在工厂的班。

    店里的来信也非常激动,说再过几十年一个岗位有几千个人竞争,大学生毕业都找不到工作,你有铁饭碗端着你还不赶紧端稳了。

    阿郎就解释,其实父亲厂子的效益不好,最后拿口琴给店里的人演唱了一首自己的歌曲。

    而在父母鼓励下,阿郎选择坚持自己的想法,接着搞自己的摇滚乐,发誓一定要搞出个名头,要让自己的音乐传遍全国。

    几年后,阿郎做了自己的专辑,虽然他的歌声依旧被主流禁止,但阿郎却开始在国内的一些孤儿院里演出歌曲,也就发现了少女小芹,最后在火灾中丧生。

    而几十年以后,演唱会上,天后级巨星小芹演唱了他创作的那首歌曲《重生》。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