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协回到自己的住处,将杨修叫来,终于是将刘备、马超等人的赏罚给拟定出来。
是非已明,而赏罚次之。
刘备、马超的过错究竟如何,还是要看其本心究竟如何。
刘备的本心毋庸置疑,就是想要救援马超,与曹操决战,彻底稳定河南的局势。
这个是非观并没有问题,所以对刘备的处罚必然会轻上一些。
而马超犯错的本心,则是想要证明自己,给自己的“柱国”名号正名。
为了这个理由,马超甚至不顾天子的命令,私自调用骑兵前去进攻曹操,导致中了曹操的计策。
和刘备相比,马超的本心似乎并没有那般的名正言顺。
但是……
是非,总要有个源头。
马超私自出兵,是为了给自己的柱国正名。
倘若马超没有柱国这个名号,或者是马超本身的战功已经能够和“柱国”相匹配,马超还敢胆大妄为到私自出兵吗?
而将马超揠苗助长,提拔为“柱国”的是谁?
难道不正是刘协这个天子吗?
故此,刘协经过思虑,最终将两人的赏罚彻底拟定清楚——
“刘备削去爵位、荆州牧,贬为兖州刺史。”
“马超削去柱国之位,贬为校尉。”
当杨修写完诏书之后都忍不住询问天子:“陛下,对马超的处置……是不是有些不妥。”
说轻,结果直接撸掉了柱国的职务。
说重,但又留下了马超的性命。
反正这赏罚左右看去,好似都是差上了那么一些。
刘协将自己的心思告知了杨修。
“马超只是为自己正名便私自用兵自然不对,但是朕拔苗助长,让他马超与其他几名柱国并列同样不对。”
“既然朕也有错,自然就不能让马超一人承担这样的罪责。”
“这一次在颍水之战中战死的士卒,要比寻常士卒的抚恤多上一些,钱粮费用也都由朕一人承担。”
“立下功劳就是朕的,犯下错误就是别人的……这天下没有这样的道理,你只要和马超说明朕的心意,让他自己明白就好。”
“此外,朕即便不认为此次过错全在于他一人,但朕心中始终还有一股子怒气,所以这次终究还是不想见他。你就替朕给马超传递一句话——”
“朕不追责于他,确实是因为朕犯了过错,也是朕瞎了眼。”
“他马超若是以为自己真的有柱国的实力,就让他跟朕前往河北,自己立下战功让朕好好看看!亲自证明朕又看走了眼。”
“若是不愿意,那他就老老实实在这豫州镇守,然后在战事结束后乖乖跟朕回到长安去!”
杨修没有想到天子竟然将马超的部分过错也放在了自己身上,忍不住也是感慨起天子的仁德。
待见到马超后,马超听说天子不愿意见他,连嘴唇都开始隐隐发白。
但当听到天子最后的诏书后,马超这个连手臂被折断都能面不改色的少年却忍不住痛哭起来。
“杨侍郎,你且给天子回话,就说罪臣马超愿意前往河北,为陛下赴汤蹈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