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四 第301章 建安三年大朝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日思夜想的土地上。

    这些人,其实不能被称作“盗匪”。

    他们大都是同乡、同村的百姓。只是为了自保,不得不遁入山林,在深山中修筑营寨,圈地自营。

    不是他们不想好好生活,而是这些年的雒阳,已经没有了让他们好好生活的土壤。

    随着这些百姓的回归,刘协一样亲自前去问候了其中的三老,赐以衣食。

    “只有这些了吗?”

    虽然陆续听从杨修之言,从大山中搬出来的百姓足有万余,但还是有更多的百姓依旧选择在山林中窥伺正位于雒阳的天子。

    这些人。

    有的是对大汉不信任。

    有的是手上已经沾染了鲜血,无法回头。

    还有的,则是部分已经感受到了权力的滋味,不愿意重新回归朝廷的盗匪头领。

    “不能再等了。”

    “之前袁绍答应朕的建材、钱粮马上就要运到。”

    “到了那个时候,就要开始借着修缮宗庙、宫室之名营建洛阳,总不能一直这么耗下去。”

    事情总是有个轻重缓急的。

    即便刘协知道杨修已经极为努力,但有些事情,终不是努力便能做成的。

    拍拍肩膀,刘协安慰杨修道:

    “收拾一番,开始准备大朝会吧!”

    ……

    建安三年的大朝会,在内容上总算不再那么标新立异。

    但在形势上,却是彻底别具一格。

    雒阳皇宫与长安的宫室不同。

    萧何修建未央、长乐两宫时,固然是建造的壮丽威严,但在城市布局上总归是要差上一些,以至于长安不少地方都是巷道逼仄,让大部分百姓只能是居住在长安城外。

    而雒阳皇宫在修建时,天人感应的理论已经大行其道。

    明帝在都城的营建过程中有意“象天设都“,取紫薇和太微的宫相布局,雒阳城南北宫制便是由此形成。

    其中雒阳金市则因取法“天市”的布局而改变了都城“面朝后市“的规制,使雒阳城内两宫、一市的格局与“三垣“形成对应。

    围绕洛阳南北宫而建造的三公府、离宫、别苑、太仓、武库、监狱等宫苑、机构。则是与“三台“、“营室“、“咸池“、“天枪“、“天棓“、“贵人牢“、“贱人牢“等星宿相对应。

    所以相比于年份更为久远的长安,雒阳其实是显得要更加宽敞,这才能够在极盛之时容纳百万人口在此休养生息。

    而天子在思虑良久后,竟然是做出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

    这一次的大朝会,不在北宫举行!

    雒阳北宫,即代表了三垣之一的紫微垣。

    紫微垣又称紫微宫或紫垣、紫宫,是三垣中的“中垣”。

    在天人感应中,紫微垣相当于天上的紫禁城,是天帝、太子和后宫等皇室成员生活的地方,地位最为显赫。

    当天子刚开始说不在北宫召开大朝会的时候,大家虽有些错愕,却也是接受了这件事情。

    因为还有南宫。

    南宫在雒阳布局中,属于太微垣。

    太微垣是三垣的上垣,位居于紫微垣之下的东北方。

    太微垣以“五帝座”为核心,天帝问政时就坐在这里,故此

卷四 第301章 建安三年大朝会-->>(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