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系统与技术,不会出现在大学传统教材中。
学生苦读四年,可能学到的已是淘汰的技术,或是永无用武之地的理论。
这些陈默知道,但他更清楚这不是他能插手的事情。
所以折中了一下,青藤、小米、京东这类“技校”应运而生,成为衔接校园与社会的一座浮桥。
彼岸早已系统整理并开源了大量企业内部学习资料,小米、京东紧随其后,其他“彼岸系”企业虽未设学院,也纷纷效仿。
这样一来如果自学能力强点的学生不浪费时光,利用业余时间自学,还是能报考相应学院和应聘相应公司。
然而,每年能借此路径突围的不过数万人,对于庞大的待业人群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
但他相信,只要模式走通、地基打牢,未来便有开枝散叶的可能。
眼下,彼岸正积极探讨与普通大专院校合作办班的可能性。毕竟,985/211的毕业生或许不愁出路,真正需要这条通路的,是沉默的大多数。
彻底解决问题固然不现实,但若能缓解一分矛盾,于社会、于企业,便是双赢。
而梧桐学院的创办,则是另一层面的试水——把就业池子挖得更深、更广,建立有潜力、可持续发展的正常企业。
因此,今天坐在这里的,不是求职的年轻人,而是清一色的中小企业主与大型企业高管。他们来自互联网及相关领域,课程也被压缩至短短一个月,全程脱产学习。
除此之外台下还挤满了嗅到风声慕名前来的诸多媒体和记者。
互联网圈流传着“陈默腹黑如犬,眼光如狼”的说法。
而在媒体人眼中,“每逢陈默有大事”必有大新闻已经成为行业内的潜规则。
更何况,梧桐学院开学与海外TT听证会撞期?没人相信这只是巧合。
梧桐学院的开学典礼,跟青藤学院开学在流程上没有什么太大变化,依旧是初代培强计划的企业家和即将毕业的企业家代表现身说法,分享自己的所学、所思、所获。
商河科技的王守德、好大夫的王航等
第1009章 梧桐学院启航-->>(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