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百四十三章 找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潘筠挥手道:“放心吧,我不是要追究谁的责任,那是你们水师衙门的战利品,你们不处理,交给兵部,上面也有人会处理掉,这钱谁赚不是赚?给你们赚,好歹你们是出力的,多少有点东西能漏到士兵们手上。”

    陈文这才放松下来,笑道:“国师,那些船破破烂烂,能用的没几艘,且这都卖出去好几个月了,我估计他们都拆了。”

    潘筠:“那可未必,你不也说了吗,现在造船的忙得很,他们想拆,怕是都找不到合适的人来拆,你把名单给我,我找他们去。”

    陈文这次没有拖沓,给她找名单去。

    等他回来,不仅拿着一张纸,还拎着一个食盒。

    他将单子给潘筠,把酒菜摆出来,问道:“王道长是想扩大王氏商号吗?”

    潘筠“嗯”了一声,盯着名单随口道:“他想往南洋去走一走。”

    “另组商队呀,”陈文沉吟片刻后道:“南洋那边香料、宝石不少,土特产也多,的确比倭国和朝鲜这些地方要赚钱,可是……”

    潘筠抬头看向他:“可是什么?”

    “可是那些船去不了南海吧?那上面全是刀砍剑劈的痕迹,有两条船还被大炮给轰塌了一角。”

    潘筠点了点单子道:“比之我们大明的战船是差一筹,但料子是好的,只要找到工匠,就可以把船修好。”

    陈文:“现在造船的工匠全被朝廷收编了,不是在泉州,就是被送到苏州和天津卫去,自圣旨开海禁之后,他们连家人的面都见不着,又怎么可能接私活?”

    潘筠笑道:“我不找他们,我去民间找。”

    “民间?”

    潘筠道:“别小看了民间的百姓,我问你,海禁至今,年年逃到南洋的渔民,他们的船是哪来的?”

    陈文沉默。

    “没有好材料,只要给他们材料,我相信,他们能造出不差于造船厂的船。”

    陈文:“民间的人参差不齐,他们连匠籍都不是,怎能相信?”

    潘筠道:“不是匠籍,未必不是工匠,有匠籍的,未必能做好工匠。”

    潘筠将名单记下,给陈文留下两个地址:“以后有事找我,就把信寄到这两个地址,总有一个能联系上我。”

    陈文兴奋的应下。

    潘筠道:“倭国贼心不死,你们要小心防范,勤练兵阵,海贸一发展起来,随处都要用得到你们。”

    陈文应下。

    潘筠找到在街上给人算卦看病的妙真三人,带着他们沿着海边一个村庄一个村庄的找过去。

    找着,找着,就找到了曾经的海寇窝里,大岑村。

    岑大川在当年的剿匪过程中跟了陈文,村里不少人当时都被划为同犯,好在有陈文相护,又做了隐瞒,只一些家眷被划为军籍,带到海上去了。

    更多的人躲在村里,还有的直接躲到了山里。

    直到去年朝廷开海禁的消息出来,他们才敢出山,并且,家家户户都把家中藏着的渔船推到了海里。

    潘筠四人晃到大岑村时,海边的妇女儿童们正在晾晒编织渔网,而另一处,男人们凑在一起,正叮叮当当的打一艘船。

    潘筠走上前去看,所有人都戒备的看她,“你是谁?哪儿来的?怎么看着有点眼熟?”

    “我也觉得有点眼熟?”

    妙和小声嘀咕:“小师叔,表明身份不会被揍吧?”

    潘筠嘴巴微动,声音很小的道:“我当时化妆了的,现在又一身道袍,他们不可能认得出来。”

    潘筠看向陶岩柏。

    陶岩柏机敏,立即上前道:“我们是来找造船的工匠的,看见你们在造船,所以上来一观。”

    “你们,造船?”渔民们收回目光,问道:“你们想造什么船?打渔的船也分很多种的。”

    陶岩柏:“我们想造的是大船,可以出海运货的大船。”

    渔民们乐起来,挥手道:“去去去,那种大船我们可不会造,你们得去找造船厂,专门造船的工匠才行。”

    潘筠笑问:“我有图纸,我还提供木料,你们也不能造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