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他们不进攻大明及大明藩属国,由他们自行解决。天道自有规则。”
匡平:“所以国师的意思是?”
“他们没有国的概念,也不似我汉人有大一统的执念,我们既然在这里落脚,吃这里的水,种这里的地,自当善待这里的人。”
匡平眸光微闪,倾身道:“下官知道了,不论是大森乡、温泉津町港还是七尾港,我们都会保护好,也会守护好在此讨生的人,不论是汉人、倭人、还是朝鲜人。”
潘筠嘴角微翘,起身道:“那我就不打搅匡大人休息了。”
潘筠出门,锦衣卫们等她走远了才推门进去找匡平。
匡平叹息一声道:“把信追回来,倭国乱就让它乱着吧,我们不管了。”
锦衣卫应下,退出去追信。
海船出海都起得早,天未亮就要启程。
因为年前刚发生了倭国侵犯大明的海战,当时损失了好几条商船,所以这半年来,来倭和出倭的商船都喜欢结伴而行。
除了王璁的三条船和朝廷的五条船外,还有不少客商聚集起来的船队,共计二十四条船。
船一航行,浩浩荡荡,看着就跟去征战似的。
潘筠带着王璁先去七尾港接了骨灰盒,把王璁送到船上,这才带着妙真三人先行一步。
王璁看着他们消失在天际,很是羡慕。
可惜他要押船,想跟着也不行。
不过,潘筠他们也没有直接回大明,而是顺着他们的航线先飞了一遭,把附近也都逛了一遍。
主要是给他们排除隐患,顺便探一探周遭的海岛环境,运气要是好,说不定能给王璁找到合适的海船。
可惜,海盗们似乎被去年那一场大战打怕了,这一路上虽然有小伙海寇探头探脑,却不敢出手。
而且他们的船潘筠看不上眼,所以就放过了他们。
果然,看到后面的二十四条船的船队,其中还有大明的水军护送,这些小伙海寇都没敢动手。
潘筠只能一路往南飞,找到了陈文。
陈文已经升任泉州水师衙门参将,手下的兵更多了。
他刚练完兵回来,一推门,便身体紧绷,手按在了腰间的刀上。
潘筠轻笑道:“陈将军,别来无恙啊。”
陈文看清潘筠,眼睛微亮,立即单膝跪地:“末将参见国师。”
再见面,陈文心甘情愿退一步,抱紧潘筠这条大腿。
他没有靠山,去年和倭国那一战,属于他们的战功竟然没被夺去,他顺利升任参将,手底下的兄弟们也顺利升官。
陈文略一打听就明白,这是上面有人忌惮国师,听说了他和潘筠私交不错,所以不敢夺功。
托潘筠的福,陈文第一次在军中享受到了公平。
他所求也不多,只要公平就行,该他们的功劳不少,不该的,他不取,申请战备,该得的得,军饷能够按时发放,便是他此生最大的愿望。
而背靠潘筠,他的愿望此时就实现了一半。
这叫他怎能不跪?
潘筠连忙将他扶起来。
俩人寒暄片刻,潘筠就打听起海船的消息来。
陈文道:“水师衙门经费不足,但朝廷连开六个港口,海禁范围也一再缩小,水军防守的压力增大,现有的船就不够用,水师衙门已经先一步向船厂预定,造船所需的木料都是驻军士兵去拉的,保守估计,这批船入海,至少得要两年。”
“国师想插队进去,只怕有些困难,这事是兵部武备负责,末将说不上话。”
潘筠:“我没想插队。”
陈文瞪眼:“国师莫非想直接取走我们订的船?这,这……”
潘筠翻了一个白眼道:“我只是当了个国师,又不是换了一个人,为什么你们都把国师想成国蠹?”
潘筠道:“我就是想问问,去年你们剿回来的倭人海船是怎么处理的?”
陈文沉默了一下后道:“国师您来晚了,那些船早被水师衙门处理了。”
潘筠:“处理给谁了?”
陈文面色犹豫。
第九百四十三章 找船-->>(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