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不能扩大领区,再继续登城只会徒增伤亡,沦为对方远程火力的倾斜对象。
一时之间,双方在城头呈现僵持状态,守军虽落入下风,却能依托马面墙、藏兵洞以及角楼、敌台等残存的防御设施继续抵抗。
冷苞带着亲卫死守角楼,他的铁甲上插着七八支箭矢,鲜血顺着甲叶不断滴落。
“将军!援军来了!”
浑身浴血的传令兵跌跌撞撞跑来,脸上却是挂着狂喜,朝着冷苞大声叫喊。
冷苞闻言,面露惊喜,他身边的亲兵们也各个喜出望外。
回首朝着城内望去,果然一条甲龙朝着南城开来,只需半盏茶的时间,就能抵达城下。
“去,告诉张将军,让他分批登城,牵制住左幕军即可,切莫将其赶下城去。”
冷苞看了眼城外的上百架各式各样的攻城器械,心中寒意森然。
别看如今左幕军多处登城,局势一片大好,可也正是因为对方登城后,双方兵力纠缠在一起,使得对方的优势火力发挥不出应有的效果了。
正是这一点,给了蜀军喘息坚持的机会。
眼下张任带着援军赶到,冷苞自然要提醒对方。否则以张任固有的思维,必然是集结优势兵力先把左幕军赶下城去。
冷苞的传令兵重新入城,将命令传达给刚至城下的张任。
这位蜀中名将眉头紧锁——他本已调集三千精锐准备登城反击,此刻闻言,却是不得不改变策略。
箭楼上残留的火油顺着梁柱滴落,在张任的铁甲上烫出几缕白烟。
“传令各曲,以队为单位梯次接敌。”
张任咬牙拔出佩剑:“不必强把敌军赶下城墙,只需缠住他们,不让他们继续扩大城头占领区即可。”
城头的厮杀顿时变得诡异起来。
蜀军有意在投石机攻击的重点区域放弃了几处垛口,任由左幕军攀上城头,却又在关键通道布置重兵。两支军队像两头发狠的野兽般互相撕咬,却都默契地维持着微妙的平衡。
一名左幕军屯长刚带人突破防线,转眼就被三面合围的守军逼退。蜀军本有机会趁势扫清一段墙头的左幕军,将对方赶下城去,却主动放弃了这个机会。
“报——!”
浑身湿透的斥候突然扑到张任脚下,满脸喜色的禀报道:“朝廷大军先锋已从沱江上游渡河,距北门不足二十里!”
听闻曹军来援,张任、冷苞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轻松。
**
成都城北,沱江浅滩处,曹仁亲率八千余精锐骑兵全力兼程,在沱江北岸汇合了四千新都曹军守军,在上游靠近郫县方向处成功渡河。
曹仁这七千余精骑,其中三千乃是曹军本部骑兵,另外三千是张绣所部的凉、并、关中骑兵,还有一千是汉中军骑兵,而最后一千余乃是黄权所领的蜀骑。
除了成都城中尚有两千蜀军骑兵外,联军所有骑兵已经悉数到场,为救援成都不惜马力驰援。
经此一役,曹昂、曹仁、司马懿等人都发现雒城也有不便之处。
雒城距离成都足有五六十里地,而新都距离成都也有三十里地,而且还隔了一条沱江。
相反,左幕军所占据的广都距离成都不过二十里,广都北面的左幕军大营更是距离成都不过十里地,而且还没有河流阻隔。
相反,府河水反而成了左幕军左翼的天然屏障,配合上左幕军的水军优势,完美的遮蔽掩护住了左幕军的左翼,使得大量的攻城器械被布置在了此处。
偏偏这里还是距离成都最近的地方。
大军出动,快则半个时辰,最多也只需要一个时辰,就能抵达成都城南面。
可曹军却需要急行军一日,才能抵达成都。
原本想的是刘璋死守待援,以成都之坚,以及数万守军的规模,守上个三五天应该不成问题吧?
如此一来,曹军自然能有充足的时间等待战机,机动南下。
可现在刘璋就连半天都守不住,逼的曹军甚至
第615章 曹仁来援-->>(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