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15章 质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文景之治全白干!

    什么概念?

    且不说彼时,已经监国数年、即位三年的先帝老爷子,愿不愿意接受自己‘一切功绩归零,从头再来’的失败;

    单就是让太宗皇帝白干二十三年,宛如没有在汉家的皇位之上存在过,就是先帝老爷子绝对无法接受的。

    ——封建时代的皇位传承,下一代君王的初始政治资本,以及统治地位合法来源,永远都是上一代君王。

    孝惠皇帝能即位、能做皇帝,是因为孝惠皇帝,乃太祖高皇帝之子,乃太祖高皇帝亲自敕封的储君太子。

    前少帝刘恭能即立,也同样是因为前少帝,乃孝惠之子、乃孝惠所立储君太子。

    作为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孝惠皇帝、前少帝,尚且严重依赖自先帝继承而来的政治威望和资本;

    自更别提坊间传闻‘得位不正’的太宗孝文皇帝一脉了。

    太宗皇帝‘得位不正’,好歹是让那长达二十三年的文景之治前半页,给消弭了影响。

    但先帝老爷子,可不是天下人心目中的在世圣人!

    又是棋盘侠,又是混小子的,能坐上皇位,完全就是仰赖太宗皇帝的遗德,以及身上流淌着的血脉。

    真要是让太宗皇帝‘白干’,那不单是地底下的太宗皇帝要吹胡子瞪眼,就连彼时,尚还坐在汉家皇位之上的先帝老爷子,也要立刻抓瞎。

    ——法统来源没了!

    ——法统根基‘白干’了!

    更严重的是:作为西汉历史上,传承方式最为特殊的一位天子,太宗孝文皇帝的遗德,并不单单影响着作为继承人的先孝景皇帝,而是影响着太宗皇帝这一脉的每一位后世之君。

    只有太宗孝文皇帝泽及鸟兽,德被苍生,天下人才能允许太宗孝文皇帝的子子孙孙们,世世代代坐在汉家的皇位之上。

    一旦这一概念被打破,太宗皇帝不再是仁及天下的在世圣人,那太宗皇帝一脉得位不正的帽子,就不再会是坊间传闻,而会是摆上台面的客观现实。

    所以说,当年的粮价,已经严重‘过火’了。

    过火到太宗孝文皇帝整个在位生涯的政治成就,都险些在一夜之间灰飞烟灭;

    过火到彼时,只有不到五十年历史的汉家,差点被功侯们哄抬粮价的举动,而踩下一脚倒退二十六年的油门。

    如此过火,朝堂自然也就不会视若无睹,天子,自也就不会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结合以上三点,功侯勋贵们,才普遍做出了放弃的决定。

    ——没必要为了短期利益,而放弃长期利益+得罪储君;

    ——平灭吴楚刚捞了波大的,手头宽裕得很,没必要盯着这仨瓜俩枣;

    ——粮价过火了,朝堂要动手了,没必要触这个霉头。

    三者结合在一起,绝大多数功侯都打了退堂鼓,然后安逸的享受平定吴楚之乱的胜利果实去了。

    与之相对应的,自然就是那些拎不清,哪怕有以上三点硬核要素,也依旧坚持和刘荣做对的一小撮蠢货。

    说他们蠢,其实也不完全正确。

    因为在彼时,真正驱动他们反抗刘荣、反抗粮价平抑的,其实并不是他们的贪婪,以及智商的低下;

    而是他们当时的处境,逼得他们不得不这么做。

    看看这些人的财产状况,或者说是收入状况,就不难理解他们反对刘荣的动机了。

    ——能在粮价平抑一事上,站出来和刘荣唱对台戏的,首先就不可能是参与平灭吴楚之乱的功侯。

    因为但凡参与了的,都发了大财,压根儿看不上粮食这点钱。

    其次,能为了哄抬粮价,赚取百十来万钱的利润,而不惜和准储君作对的,必然是没能力捞偏门,没有太多其他的收入来源,严重依赖封国租税的、功侯当中最无能的那一批人。

    他们一年的生活质量,几乎完全取决于:前一年的粮食能卖多少钱。

    卖便宜了,他们就要过一年苦日子,借很多钱;

    卖的贵些,他们才能尽量自足一年,甚至是少借点钱。

    唯有哄

第615章 质变-->>(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