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这枚芯片,就是他们自主研发的1.5微米芯片,它架构设计很特别——它没有采用我们常用的芯片架构,而是用了一种更紧凑的并行处理架构,虽然制程不如0.8微米先进,但运算效率反而比西方同类产品提高了近30%。
这真的很了不起,我是说苏联的工程师,这简直就是黑科技。同样的制程,却可以通过更加先进的构架得到更加优良的性能。
这是我们过去想都没有想过的,或者说……在这方面他们已经领先于我们了。”
在发出这声感叹的时候,他们盯着这些芯片,眼神中不仅冒出丝许佩服之色,毕竟,这种架构是他们闻所未闻的,而且大幅度提高了处理器的性能。
“看来俄国人还是有他们的独到之处的。”
其他人也纷纷表示了赞同,确实能够和美国掰手腕,一直掰到现在的俄国。要是没有自己的一些优势恐怕早就被击败了。
还是不能够小瞧这个对手啊。
这个发现很快被整理成报告,送到了调查部的办公室,作为这一次“太空猎手计划”的推动者,贾文涛坐在办公桌后,手里翻着报告,翻看着这次行动的收获,
眉头时而皱起,时而舒展。站在桌前的情报分析员钱笑轩汇报道:
“根据研究所的检测结果,苏联火星探测器上的处理器,60%是仿制我们、美国或西欧国家的产品,工艺以1.5微米为主,15%是1微米工艺,剩下的25%是自主研发。虽然他们宣称的0.8微米制程没在火星探测器上体现,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处理器技术,仍然落后我们大概十年。”
现在,终于放心了十年的差距,足够让苏联人追的了,他们肯定连尾灯都看不到,而且未来这种差距也会越来越大。
毕竟,现在sEA的电子技术发展水平更快,而且李氏定律现在在这里的发展周期是12个月!
“但是,我们也发现了一些苏联电子技术的亮点,比如这些苏联自主研制的芯片的架构设计非常独特,性能远超同工艺的西方芯片。”
“和之前捕获的苏联无人机相比呢?”
贾文涛抬头问道,手指在报告上“无人机5微米处理器”的标注处停住。
“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钱笑轩语气肯定,说道:
“无人机上的处理器是低端的4微米工艺,运算能力只能满足基础导航需求;但这次火星探测器上的芯片,无论是仿制还是自主研发,性能都能支撑高精度侦察和数据传输,尤其是自主架构的芯片,技术水平远远超过我们之前的预估。”
贾文涛突然放下报告,身体微微前倾,眼神里带着疑惑:
“这里就有个问题——既然苏联能造出1微米、1.5微米的先进处理器,为什么给无人机装的却是4微米的落后芯片?两者的技术差距太大了,这不像是单纯的成本问题。”
钱笑轩早有准备,从公文包里掏出一份补充报告:
“我们和技术部门专门分析过这个问题,结论有两个核心:一是无人机的‘耗材属性’,二是‘保密需求’。”
他翻开报告,指着里面的图表解释,说道:
第2286章 解剖台上的黑科技(第二更,求订阅)-->>(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