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婆罗洲。
雨林腹地,科学城。
电子研究所的实验室里,白色的灯光亮得刺眼,被拆解成零件的苏联“Kosmos-898”火星探测器摊在众人的面前,就像是一具被解剖的尸体一样,在胸膛上划出也一个‘Y’的口子,把所有的一切,都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这个云集着苏联最尖端技术的火星探测器的金属外壳被掀开,露出内部密密麻麻的线路板和元器件。十几个穿着白色防护服的科学家围着操作台,此时他们的眼神里满是兴奋与专注——这是他们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苏联最顶尖的航天电子设备,每一个零件都像藏着秘密的宝盒。
要知道,他们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机会,能够如此近距离的接触到苏联最先进的太空设备。
这简直就是一个宝藏,因为其中贮藏着太多少的不为人知的秘密。
“把这块处理器送到三号研究组,让他们重点分析制程工艺;线路板样本分发给五号组,检测材质和焊接技术。”
研究所的林培德教授戴着无菌手套,小心翼翼地拿起一枚指甲盖大小的芯片,芯片上印着苏联的生产编号以及俄文字母。
这还是在他第一次接触到这样的俄国芯片。不是仅仅只是他,事实上,所有人都是如此。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虽然他们分析过苏联的处理器,但是得出的结论是苏联的电子技术水平远远落于西方,但是那些处理器,都是通过苏联出口国外的产品的获得的,唯一的问题是,苏联如果真的那么落后,那么他们是怎么成为世界的另一极,与美国对抗的呢?
所以,人们总是好奇的。
但是今天,这个探测器却有可能结束这一切,让他们看到苏联的电子水平的真相。
三号研究组的实验室里,研究员李道存将芯片放在电子显微镜下,屏幕上立即显示出芯片的内部结构。
“教授,您看!”他指着屏幕上的纹路,说道:
“这芯片的制程工艺大概是1.5微米,和我们之前掌握的美国同类型芯片工艺水平相近。”
旁边另一名助理推了推眼镜,补充道:
“不止这一枚,我们检测了已经拆解出的23枚处理器,有14枚都是1.5微米工艺,还有3枚是1微米工艺,剩下的6枚……”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惊讶,“通过芯片架构比对,这6枚竟然是仿制美国德州仪器的产品,连引脚布局都几乎一样。还有三枚是我们的,有两枚是国际电子的,还有一枚……”
“仿制?”
教授的眉头皱成了一团儿,他盯着电子计算机的屏幕,思索道:
“苏联不是宣称掌握了0.8微米制程工艺吗?怎么会用这么多仿制芯片和1.5微米的自主产品?”
去年,苏联还把这一突破视为重大的进步,可是在探测器上出现的处理器却是截然不同的。
“或许是航天设备对稳定性要求更高,成熟的工艺比先进制程更重要。”分析人员从他的正常认知中推测道:
“不过,他们并不仅仅只是抄袭了我们和西方国家的处理器,他们也有自己研制的芯片,而且这些芯片都有其独到之处
第2286章 解剖台上的黑科技(第二更,求订阅)-->>(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