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7章 香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能在香蕉腐烂之前运到欧洲。

    其次便是蒸汽船的应用过去的风帆运输船想要往返中美洲和欧洲需要一到三个月的时间,而且受天气影响航行速度非常不确定。

    而此时的大型蒸汽运输船只需要20-30天就能往返,受天气、海流等因素的影响明显减弱。

    之前陆地上主要靠马车,而现在奥地利帝国铁路线已经联通全国。

    冷藏技术也早已发明,不过由于成本问题,目前只能运输一些价值较高的货物。

    香蕉产业的发展正好可以为这个尴尬期提供动力,而随着技术的改良成本将会进一步下降,最终形成正向的良性循环。

    同时还可以排除大多数竞争对手,毕竟奥地利帝国不可能永远靠着政策庇护发展经济。

    事实上弗兰茨更怕奥地利帝国形成路径依赖,政治权力确实高效、廉价,但要只想着靠权术,那社会就无法进步。

    否则这个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应该是清朝,毕竟就连厚黑学大师李宗吾也只能止步于举人。

    至于由蒸汽船和火车组成的物流网络对于普通公司和商人来说可能是天方夜谭,但对于奥地利帝国来说却算不上问题。

    解决了最大的难题之后,便是如何使西印度群岛的香蕉产业利润最大化。

    首先便是筛选良种,在牙买加等地的大米歇尔蕉便是世界上最好的香蕉品种之一。

    大米歇尔蕉香气浓郁,果肉甜美丝滑,味道要远胜现代我们吃到的卡文迪许香蕉,甚至有人特意从欧洲赶来一尝为快。

    而且大米歇尔蕉的果皮更厚,很多人可能会很奇怪果皮厚算什么优势?

    要知道此时的香蕉都需要漂洋过海的,发生磕碰是常有的事情。

    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香蕉在发生碰撞或者挤压之后会发生什么,不过大米歇尔蕉由于其较为厚实的果皮反而不惧磕碰,也更不容易腐烂。

    不过此时香蕉的商业化种植还没开始,大米歇尔蕉在牙买加的种植面积十分有限。

    想要在西印度群岛发展香蕉产业还需要奥地利帝国的推广,但正如前文所说大米歇尔蕉的生存能力很强,所以种植并不费力。

    很多人一定会非常好奇,集这么多优势于一身的大米歇尔蕉怎么会败给现代那各方面都十分平庸的卡文迪许香蕉?

    实际上大米歇尔蕉确实统治了香蕉产业一百多年,在其兴盛的时代卡文迪许香蕉根本没有市场。

    然而上世纪由于基因技术的滥用导致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大米歇尔蕉全是同一株的克隆体,最终一种名为“巴拿马病”的真菌爆发,直接摧毁了大米歇尔蕉的王朝。

    人们在迫不得已之下才选择了卡文迪许香蕉,一个不那么烂的品种。

    不过现在卡文迪许香蕉也有了不治之症,那就是香蕉枯萎病。

    弗兰茨既然知道后世的历史,他就不可能继续重蹈覆辙。

    奥地利帝国将会在西印度群岛同时推广两种香蕉的种植,并且会尝试培育新品种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灾害。

    奥地利帝国农业部的顾问可是孟德尔,他对此自然是十分在行。

    也正是因为这位顾问的存在,所以奥地利帝国的农业杂交技术发展飞快已经远超同时代的其他国家。

    只不过这种优势由于时代所限并不明显,具体体现在奥地利帝国辛苦培育出的植株除非不推广,一旦推广其他国家就能轻易获得,然后在其国家推广。

    除此之外奥地利帝国管理水平和农业相关技术也远不是普通种植园能相比的,大规模、集约化的科学管理可以大大增加产量,避免浪费。

    至于市场,这个年代其实最不缺的就是市场,只要商品对路什么都能卖出一个好价钱。

    主要是这个时代广告的名声还没那么差,人们很愿意相信广告,甚至很愿意看广告,他们总是会被那些神奇的广告词所吸引。

    尤其是欧洲的上流社会,历史上因迷信广告而导致的乐子层出不穷。

    不管怎么说香蕉此时都算是稀罕物,只要能运回欧洲自然会有大把的人为其买单。

    弗兰茨的香蕉说不定还能叩

第27章 香蕉-->>(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