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茨可是很清楚,如果不加限制又或者管理不够严格,关于转租这点事情可是能让他们玩出花来。
实际上由于奥地利帝国会全面驱逐黑人,那些地主即便不想出让他们的土地,光凭他们自己也种不完。
而且别看英国人已经占领了几百年,只有巴巴多斯和牙买加的开发程度比较高,其余的地区依然存在着大量荒地。
实际上弗兰茨的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就是为了让那些种植园主变成普通的富农,这些英国遗民的影响力必须被降到最低,否则早晚还要惹出大麻烦。
为什么不直接将他们驱逐?
形象这种东西对于奥地利帝国来说还是很重要的,奥地利帝国的主体民族还是太少,所以它必须要有足够的包容性,否则很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奥地利帝国人民看着报纸上那一大排的新领土都觉得十分自豪,在他们看来帝国一定又赢得了一次空前的胜利。
只看获得领地数量的话已经远超过去的所有战争,而且没费一兵一卒。
这对于国民来说就已经足够了,没人可以阻止他们欢庆胜利。
一时间整个维也纳张灯结彩犹如过节一般.
美国公使赫尔特却宛若置身冰窖,欢乐的气氛丝毫感染不到他,反而让他遍体生寒。
直到此时奥地利帝国和英国光速签订了条约,赫尔特才意识到之前自己到底有多愚蠢。
他始终觉得自己的价码高过英国人,奥地利帝国与英国的关系又很差,所以奥地利帝国很有可能会支持美国。
再加上之前的黑海海战,英国人遭遇重创让赫尔特有了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但他忘了一件事,那就是奥地利帝国答应英国人的条件几乎不用付出任何代价。
但如果奥地利帝国宣战支持美国,那就要赌上国运,再加上自己全部精锐部队。
正如富兰克林·皮尔斯在信上所说。
“我们可以答应奥地利帝国的一切条件,哪怕是让我们加入神圣罗马帝国都行。
只要奥地利帝国的能确保我国领土和主权完整,任何代价都是值得的。”
然而这封信到的太晚,赫尔特还在犹豫中奥地利帝国就已经和英国达成了协议。
此时再想让奥地利人反悔几乎不可能,实际上奥地利帝国既然已经和英国签订协议那就不可能公然反悔。
如果弗兰茨提前看到富兰克林·皮尔斯的这封信,他说不定会对这位现任美国总统刮目相看。
虽说弗兰茨知道即便是美国真加入所谓的神圣罗马帝国也不过是流于形式而已,但他还是忍不住会去尝试一下。
不过现在说什么都已经晚了,大势已成剩下的便是等待一切落幕。
对于奥地利帝国最主要的目标已经完成,不费一兵一卒获得了第二国土。
最大的敌人英国也被逼入绝境,虽然也有英国人自己作死的成分,但现在弗兰茨只看是英国先崩溃,还是奥斯曼先崩溃了。
不过不管是英国先崩溃,还是奥斯曼先崩溃,奥地利帝国都能再拿到一份战利品。
其实有没有这份战利品对于奥地利帝国来说都不太重要,因为战争期间产生的红利就已经足够奥地利帝国的胃口了。
俄国人可能没什么钱,但物资却足够廉价。英国人倒是很舍得花钱,尤其是在专员们拿够的足够回扣之后,每次采购物资规模都大的吓人。
当然这些数据在层层稀释之后,即便是专门负责审计的专家也很难看出其中的猫腻。
英国,白金汉宫。
女王维多利亚非常不开心,国会通过的丧权辱国的条约最终却要让她这位女王来签字就好像她才是罪魁祸首一般。
“我不签字行不行?”
“这是您的职责所在,我们每个英国人都有自己应尽的义务。”
约翰·罗素的话说的十分漂亮,维多利亚也只能捏鼻子认了。
不过在签字之前维多利亚还是问道。
“那么您的职责是什么?”
约翰·罗素想了想之后说道。
“让英国再次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