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百二十五章:鹰视天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望于各地广设新学,弃四书五经先圣之道,而专教所谓‘实学’。”

    “朝中已有风声,彼其意欲改革科举,此后取士,将首重实学……此举无疑动摇我儒家立世之本,乃是釜底抽薪之策。”

    “若是任由陈望如此倒行逆施,必然使得天下再度崩坏……”

    “牧斋先生,现在必须要拿出章程,清议已是无用,陈望独掌大权,乾纲独断,前些时日锦衣卫又逮捕了一批士人。”

    董祖源的话音落下,众人不约而同的望向主位的钱谦益。

    如今的情势已经是十分的危急,陈望强推新政,一应违逆者,皆是直接逮捕下狱。

    民间情议无用,朝堂之上百官噤声,必须要再做打算。

    “江南文脉绵延千年,素来是天下教化所系。”

    钱谦益缓缓放下茶盏,目光扫过全场,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

    “靖南军锋镝之利,诸公皆已知之。然,《左传》有云,‘众怒难犯,专欲难成’。”

    “陈望倚仗兵锋,其势正炽,此时若正面抗衡,诚如彦升所言无异于以卵击石,是取祸之道。”

    彦升是陈之遴的字,他此前所说的话,在座的众人也是心知肚明。

    如今陈望麾下兵强马壮,雄视天下,大权独揽政令通达,但又不从者尽皆镇压。

    “但是这天下,除了朝堂诏令,除了刀兵甲胄,尚有公论,有人心,有数千年来我儒家文脉所系之根基。”

    钱谦益的目光森然,凛然正声。

    “陈望以强权相压,我等确实难以抗衡,但他陈望麾下兵将虽众,难道就能如臂使指,控制天下每一寸乡野闾巷?”

    “数十万兵丁,撒在各州各县,也不过百千余人。”

    “锦衣卫监察天下,耳目虽广,又岂真能洞察万事,尽收眼底于囊中?”

    钱谦益微微俯身,指尖在紫檀木扶手上轻轻叩击,发出规律的轻响,沉声继续道。

    “新政条令下达地方,总需胥吏办理,士绅配合。”

    钱谦益承认,正面相抗确实是螳臂当车。

    但是陈望麾下虽然兵强马壮,但是却没有那么多的官员可以处理内政。

    朝廷地方的各级官员也都是士绅,都是儒家学子,谁会真的尽心尽力推行新政?

    陈望手底下的人,管是管理直辖的地方,人手便已经是捉襟见肘了。

    到时候陈望能够派的人有限,能做的事情自然也是有限。

    “田亩丈量,其间所牵利益盘根错节,动辄关乎千家万户之生计。”

    钱谦益冷笑了一声,语气平静。

    “即便我等真心实意奉行圣旨,地方乡民,世代耕种,视田土如性命,他们……又岂会真正甘愿,将祖产细数呈上,任凭处置?”

    “那陈望废除我等些许优容,美其名曰‘均平赋役’,可此例一开,朝廷权力直达乡野,今日能废士绅之优,明日便能加小民之税!届时税赋之重,胥吏之贪,谁能预料?”

    陈望是心狠手辣,是杀伐果断。

    杀起士绅官宦来确实是毫不手软,也根本就不会在乎什么影响。

    京师那边的士绅勋贵被陈望罗致罪名,以追赃助饷的由头,杀了多少的人,抄没了多少的家产,这些他们也都知道。

    陈望之所以如此肆意妄为,置士林清议,置朝中大局于不顾,不就是因为他陈望并不是依仗着他们这些士绅官宦而起家的吗。

    陈望所依仗的,无非是手中的精兵强将。

    这些跟随着陈望的军将,大多都是穷苦出身,自然是仇视他们这些士绅。

    钱谦益义正言辞,目光扫过众人,语气转沉。

    “乡野愚夫,或一时被其均平之名所惑,然只需稍加点拨,便可以让他们明白,今日之均平,实乃他日苛政之始。”

    “朝廷直接统辖,再无乡绅宗族为之缓冲,日后层层加码,他们便是那砧板上的鱼肉!”

    钱谦益想的很清楚,陈望依然依靠着是民间的百姓。

    那就他们就真的奉行新政,陈望派遣的人要怎么丈量便怎么丈量,要怎么行政便如何行政。

    “或可使人传扬利害,言说北地试行此法后百姓的困顿,稍加鼓动,乡民为

第五百二十五章:鹰视天下-->>(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