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卷:改朝换代 第一百八十九章 困守孤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的大营,则派细川高国和足利义晴的部队防守,此战一旦明军得胜,他们二人必定会遭到打压,因此也不怕他们不出力。

    想明白这一层后,紫瑶心中对朱训桢更加钦佩,这个冷静的男人任何时候都能统管全局,并利用各方之间的矛盾借力打力,从而使自己立于最优处境。

    其实,令紫瑶没想到的是,朱训桢心中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理由没说,那就是——粮食!

    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话很好阐述了在战争中,粮草保障十分重要。

    战国时期,长平之战爆发,赵军40万人因为粮草不济而选择突围,最终惨败;

    秦朝末年,项羽派兵断了秦军粮道,取得了“巨鹿之战”的胜利;

    三国时期,官渡之战,曹操火烧袁绍军粮,袁绍大败,曹操从此称霸北方……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孙子兵法》也曾说:“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可见,打仗是一件十分耗费钱粮的事情。

    而日本土地贫瘠,多为山区丘陵,因此粮食异常珍贵,朱训桢已纵容手下的士兵将附方圆数十里内所有能吃的东西都抢回城内,加上之前各地大名进献的粮食,足够十万联军勉强维持三个月。

    此时城外方圆数十里内,已经找不到任何能吃的东西,朱训桢的部队甚至把不能带回的东西全部毁掉,实施坚壁清野有策略,让明军和大内义兴的军队承受巨大的粮食压力。

    若是四大营叛乱,城内的粮食就能够坚守更久,对朱训桢来说更加有利,王守仁等人则又多了数万张吃饭的嘴,看他们如何处置!

    想从其他地方运输粮食?这损耗可不是小数目!

    首先,说一下陆路运粮,想要确保运送的粮食足够十万军队消耗,那运送过去的数量就要非常庞大,而运送粮食的队伍,也要足够庞大。

    根据历史记载,在一次运送途中消耗的粮食,可高达九成,也就是说运送一百斤粮食,到了目的地后,就只能剩下十斤粮食,日本这些小国哪个能够承受的起这样的消耗?

    其者,谈一谈海运运粮,日本是个岛国,海运发达,采取此法虽比陆运极大节省了粮食,但从大明运送如此之多的粮食,很容易被海上大批的浪人、海盗盯上。

    若是想震慑这些人,则需要足够多的军队来保护运粮船,但若是多出这么多军队保护,又会加剧对粮食的消耗。

    而且,王守仁此番前来日本平叛,本就是正德私下授意,并未经过朝廷同意,户部根本不可能向王守仁提供数量如此庞大的军粮,搞不好还会被朝廷追问擅自出兵的责任。

    一想到当朝首辅杨廷和与自己的恩相王琼政见不合,无论什么事都要针锋相对,王守仁就不禁一阵头大。

    若是让他知道自己此番行动,定会借此机会向王琼发难,届时正德若是不在,不仅自己会遭殃,还会祸及王琼。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