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京畿内突然杀出的武僧挫败后,发现对方仅有五六千人,便稍稍休整了半个时辰又朝城下杀来。
这一战从午时直接杀到日落西山的酉时,足利义稙手下的武士仅存千余人,连赶来支援的武僧也伤亡过半,至于联军这边则更不用说,损失比对方更大,端的是相当惨烈。
看着落下的夕阳,足利义稙心中稍稍松了口气,但他心中知道,明天太阳升起的时刻,必将迎来对方更加凶猛的攻击,直到田山尚顺的援军赶到,或者……自己被消灭。
细川高国看着对方仅存的三、四千人马,无奈地叹了口气,而后鸣金收兵。
在古代,由于夜间缺乏可控光源,除非皓月当空能见度稍好,否则必然伸手不见五指,即便举火炬,距离稍远也起不到作用。
在这样的条件下,没有夜视能力、指挥手段落后、缺乏职业素质的古代军队完全没有大规模夜战的能力。
将领往往在夜间出了营门后就无法有效掌握部队,与敌混战中自己人互砍的概率并不比与敌人作战的概率低,加上互相践踏、跌落沟谷的伤亡,战损比十分不划算。
因此,古代军队一般只能趁着白天作战,夜间最多集结少数精锐部队,在有效指挥和严明军纪的保证下,实施夜间骚扰、奇袭,给敌方造成巨大混乱。
其实,古代军队不仅缺少夜战能力,就是在夜间驻扎期间,也有可能无故骚乱,为此还有一个专有名词:营啸。
盖因军队环境高度封闭、人员密度极高、军纪十分严苛,面对着冷酷的上级和凶残的敌军,军营,尤其是战时军营里,从将军到士兵的神经都高度紧张。
这种超乎寻常的紧张和压抑,可能会因某个士卒在睡梦中的一声惊叫,或者某件兵器的失手落地瞬间引爆,造成灾难性的连锁反应,将领完全失去对军队的掌控。
紧张情绪加上暗夜的恐惧,士卒胡乱奔走、践踏、砍杀,造成大量的损失。所以古代军队在夜间驻扎期间,对于喧哗、跑动、唱歌者都是立刻处决。
联军大营内,经过一天厮杀的军士早早睡去,在大营后侧的某处帐篷内,足利义晴与赤松义村却难以入眠。
细川高国已经下达明日清晨作战的命令,但士兵们久战疲敝,进攻又连番受挫,不满的情绪逐渐在内部发酵,只能靠严格的军纪强压。
赤松义村此时正低声对足利义晴说到:“我们现在还剩五千余人,细川高国也只剩下八千人马,若是明天不能快速将对方消灭,恐怕还没来得及攻下京畿,就会被田山尚顺带领的敌军包围。”
义晴点点头,陷入了沉思,他怎么也没想到,城外的那些守军居然这么顽强,看来当年父亲败给足利义稙并非偶然。
正在二人沉默思索间,一道平淡的女声忽然从大帐内的屏风后传来:“既然僵持下去是死局,为什么不换个合作伙伴呢?
第三卷:改朝换代 第一百四十八章 死伤惨重-->>(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