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市调研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
她发现,兵团范围内新能源产业发展不平衡,有些师市盲目上马项目,有些则缺乏技术和市场支持,存在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的风险。
而战士集团虽然技术领先,但在与兵团内部合作时,有时也会因为体量过大、技术门槛高,让一些兄弟师市感到难以对接和消化。
在一次由叶倩倩主持的兵团专题会议上,亦菲系统地汇报了自己的调研成果和思考。
“各位领导,同志们,”亦菲的声音清晰而沉稳,她面前放着厚厚的材料,目光扫过与会的每一位成员。
“新能源产业是未来发展方向,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但目前存在‘散、小、乱’和对接不畅的问题。”
“我建议,由兵团层面统筹,成立‘兵团新能源产业发展联盟’,整合各师市资源,统一规划布局,避免内耗。”
“同时,设立兵团新能源产业引导基金,重点支持关键技术攻关和示范应用项目。”
她顿了顿,特别强调:“对于像战士集团这样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我们既要积极引进合作,也要考虑如何让他们的技术更好地本土化、普惠化,带动兵团整体产业链的提升,而不是形成新的技术壁垒。
我们可以鼓励他们与各师市企业成立混合所有制公司,或者建立技术共享平台,输出管理和标准。”
这个提议,既有高度,又具操作性,尤其是关于战士集团的合作模式,既肯定了其领头羊地位,又提出了更有利于兵团整体发展的合作路径,跳出了以往要么完全依赖、要么刻意回避的窠臼。
叶倩倩首先表示支持:“亦菲同志的建议很好,站位高,思路新。我们发展产业,不能只看个别企业的得失,更要看对整个兵团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
“战士集团是军垦城走出来的企业,有责任,也有能力为整个兵团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这个联盟和基金的想法,我看可行。”
其他领导也纷纷附和,认为这是破解当前新能源发展困局的有效办法。
会议原则上通过了亦菲的方案,并要求她牵头负责具体落实。
消息传到战士集团,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叶雨泽在电话里对亦菲说:“闺女,你这招高明啊!既用了我们的力,又没让我们吃独食,还逼着我们把最好的技术拿出来共享。好,这才是做大事业的样子!”
叶风也发来信息,表示战士能源会全力配合兵团的新战略,并已经开始研究技术共享和混合所有制合作的具体方案。
亦菲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畅快。她不再是被身份束缚的地方官,而是真正能够运用智慧和权力,去推动区域发展的决策者。
这种“立规则、建平台”的方式,远比以前在具体项目上纠结要高明和有效。
然而,挑战接踵而至。就在新能源联盟筹备紧锣密鼓进行时,一件涉及民族关系的突发事件,考验着亦菲的智慧和担当。
在北疆一个偏远的团场,因水源分配问题,兵团连队与相邻的地方维吾尔族村庄发生了纠纷,双方情绪激动,聚集了上百人,场面一度紧张。
虽然当地干部迅速介入控制住了局面,但潜在的隔阂和怨气并未消除。
叶倩倩高度重视,对亦菲说:“这件事处理不好,会影响民族团结大局。亦菲,你分管民族事务,亲自去一趟,务必把问题彻底解决,消除隐患。”
亦菲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带着相关部门的同志,轻车简从,赶赴事发团场。她没有直接去连部听汇报,而是先去了那个维吾尔族村庄。
时值初夏,村庄里的葡萄藤开始爬架,杏树结满了青果。
亦菲让随行人员在村口等候,她只带着翻译,走进了村里最德高望重的阿卜杜勒老人家中。
老人起初有些戒备,但看到亦菲态度诚恳,没有半点“官架子”,还用简单的维吾尔语问候,神情渐渐缓和。
亦菲盘腿坐在炕上,喝着老人递上的奶茶,耐心倾听他的诉说。
老人讲了村庄用水的困难,讲了对兵团一些灌溉方式的不满,也讲了历史上双方互助的美好记忆。
随后,亦菲又走访了几户普通村民,倾听他们的心声。
她发现,问题根源并不仅仅是眼前的水源分配,还涉及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双方缺乏有效沟通机制等深层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