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章 空军改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下一步还请黄将军(黄光锐时任少将)帮忙组织人员为浮空基地现有的35架飞机和近程防御设备安装武器,另外还请尽快在远离城区但交通方便的地方修建一个地面基地,供浮空基地停泊。”

    “没有问题。”黄光锐满口答应,“但是我有几个建议,首先是我希望将中央航空研究所搬到浮空基地上,这里的研究条件、保密和安全都比成都现有的环境好。另外一定要做好对技术的保密。”

    “说到这保密,我觉得一定要重视。何上校,我看你在参谋部就将情报处的担子负担起来,现有的处长会来协助你。不但负责对外情报的收集,还负责对内的安全。”另一顶头上司,参谋部参谋长胡百锡说到。

    “说起情报,在战场情报方面,浮空基地是非常占据优势的。它上面所装载的雷达比英国人目前使用的先进得多,能侦查到300公里内的飞行目标。另外由于高度高,不受地形的限制。浮空基地携带了四架侦察机(没敢说无人的),他们尺寸很小,飞行高度高,速度快(喷气式的当然又高又快),且携带了通信、雷达和照相设备,其雷达能侦查100公里范围内的目标。”何俊才知道现在战争,情报就是优势。

    “另外通信设施也是浮空基地的一大优势,我们使用了一种‘数字’的通信手段。这种方法加密性好,敌人几乎不可能窃听。通信范围大,抗干扰性强。裁判机还兼顾其控制范围内的通信枢纽任务。”后世来的何俊才怎么不知道信息战的厉害。

    “各位长官,你们所在的这个空勤指挥室集中了指挥(command)、控制(control)、通信(communication)和情报(intelligence)的功能,能方便地进行空中指挥,是一个完整的C3I系统”。何俊才进而向大家解释道,他准备无耻地剽窃C3I的相关理论了。

    “看来我们以前真是井底之蛙啊,国外科技水平已经发展如斯。”黄镇球感叹道。

    “也不全是把,这套系统是我们在欧美国家航母舰载控制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的,使用了一些尚未公开的技术,欧美现有航母的空勤指挥还达不到这个程度。”

    “刚刚黄将军(黄光锐)提了一个要求,我也想跟何老弟你提个不情之请。我相信以后的作战会更加依靠这个系统,我想在浮空基地上设置一个训练处的基地,培训我们的飞行员如何在新环境下进行战斗”。训练部部长沈德燮说道。这位也是空军界的元老,时年45岁。曾任国立保定航空学校校长),国民第三军航空司令,海军航空处处长,国民政府军政部航空署军务处处长,航空署上海航空工厂厂长。该厂仿制成功法国高德隆-59教练机,沈亲自试飞。后任航空委员会技术厅厅长和航空委员会训练总监部总监、航空委员会副主任。

    “呵呵,沈将军。刚才我也介绍过,原本浮空基地就是为训练所设计的,所以我也正有此意。除您说的外,浮空基地上还有数十套模拟飞行系统,可以有效降低首飞难度;5架双座教练机;以及战术培训室。相信这些设备沈将军都能用得上。”何俊才终于讲到自己的专业,虽然是兼职的飞行教练。

    “那么看来大家都了解了我们空军的新基地,至于参谋部、作战指挥部、装备部和训练部在浮空基地上的人员,请各部门拿出一个计划,报给总务厅和人事部。”周至柔非常高兴,看到中国空军事业能上一个新台阶他非常欣慰。

    .........

    双更奉上,七夕快乐!

    新人求收藏,求推荐!

    

抗日之浮空基地txt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