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57 【革命的抉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的电报。

    周仁到美国考察已近半年,这是他第一次向石铿回报考察情况。电报到哈同hua园的sī人电报房,又加上哈同本人的一些“sī货”到江津,江津再转到艇上。

    “……仁有同学好友任君叔永,籍四川垫江,获康奈尔化学系学士位又如哥伦比亚大学攻化学工程,并与好友赵宜仲、胡明复创办国科学学社和《科学》杂志。仁联络诸人,皆愿学成回国后效力麾下;另有胡君兄长胡敦复者,创办上海大同学院,办学伊始,举步维艰,将军可延聘入川办学,亦可选拨川内优异学子赴美、日留学,以为教育、工业之人后备。余以为,理工科学子和技工留美尤为关要。仁在美半载,已察摩尔电炉公司制成三相电弧炉,意洽后得每套十万千银元之价,妥否,望复。”

    看过周仁的电报,石铿满怀jī动地又要伤脑筋了。

    国不是没有人才和一定的工业基础,而是政fǔ**无力将人才组织起来,无力挥已建工业的效率。早在洋务运动时,国就有马尾、天津、上海―南京三大工业圈,后来又增加了武汉,朱志尧能够造船、造内燃机和各种动力机器,依靠的就是以前的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

    既然北洋政fǔ和地方政fǔ没有把这笔宝贵的财富当回事儿,那老子来把这些人才当神一般供起来!老子来整合国目前拥有的工业基础力量!可惜,钱不够用啊!

    已有的是一部分,继续培养,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教育、工业人才,一方面争取以周仁等人创办的国科学学社为基础,建立起基础科学、应用科学的研究体系;一方面派遣优秀人才出国深造,掌握当今世界工业展的chao流和国需要的技术;在前面二者的基础上,建立起国自己的教育、科技人才培育体系。

    没有人才,吴蕴初要求的三酸两碱工业无法举办,就算他用进口材料试制出xìng能先进的巴里斯特型火yao,也需继续进口原材料才能大量生产。欧洲正剧,那些原材料的价值及其昂贵,根本就不是自己可以承受的。不能大量生产就无法列装部队,改善现有武器的xìng能,以达到与列强6军抗衡的目的。

    没有人才,矿冶、炼钢、铸造、机械加工等行业迟迟无法启动,就算江津修械所以半机械、半手工的方式研制出国的6o迫击炮来,也无法大量生产、补充足够的迫击炮弹,更别说那支几乎快被自己遗忘的五突了!

    周仁走这一趟美国,值啊!考察炼钢设备,联络留美学子,提出了几条关乎未来百年基业的宝贵建议……这些方面对军人石铿来说,确实太过陌生了。

    “回电。”掂掂自己的荷包,想想即将到手的自贡,石铿咬咬牙关,断然道:“第一,以泸州特区专署和泸永镇守使署的名义,给予已联络愿意归国服务之留学学子,每人每月一百五十元的生活补助;第二,摩尔电炉既然已经考证可用,应订立合约,货款、运费由上海办事处立即到上海hua旗银行办理转账;第三,特区拟组研究院,欢迎国科学学社诸公加入;第四,大同学院迁移入川,尚请周先生居联络,所需校舍、设备、资金等条件尽快告我;第五,派遣留学生和技工一事,特区立即着手以专人负责,争取下月旬成行。第,另请子竞兄留意考察基本化工产业,必要时可聘请美国技师来华服务。第七,授子竞兄以泸永镇守使署特派专员名义,美国考察及国内学界人士联络诸事一概由子竞兄担当负责,可自行决断,无需请示。”

    张绍华的记本事了得,簌簌地记下这份长电之后又调整了字句,拟出电报稿jiao予石铿过目。

    “嗯,立即拍出去。另外,到泸州之后,你专门负责派遣留学人员事宜,矿冶、机械加工、化工三大门类侧重照顾,愿意去美国工厂学习的技工待遇从优,除在国内原职薪水保留、照之外,每月补助与留学生相同。”

    张绍华转身yù进后舱的电报室,却听背后传来师长咬牙切齿的自言自语声:“nainai地,老子就是勒紧kù腰带……”

    重庆镇守使署兼川军第五师司令部。

    马建蕃在傅常的陪同下步入熊克武的办公室,立正致礼。

    “卫疆老弟来得正好!”熊克武握住马建蕃的手,也不客套寒暄,一边引马建蕃入座一

157 【革命的抉择】-->>(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