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郭贵的一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关堡辖区内,能掌握类似‘先进技术’的人,不出十个。

    譬如南关堡北乡的张重——这货,过去是商洛山里的绿林好汉。

    元丰八年的时候,听说登莱金矿大发了,就带着山里聚义的几个兄弟,去了登莱淘金。

    结果黄金没淘到,反而到了河北修堤,后来又跟着南下淮南赈灾。

    他和郭贵一样,既把不住自己的裤裆,也管不住自己的手。

    在河北、淮南,日夜狂嫖滥赌,最终不仅仅把工钱全部填了进去,还倒欠了官家几百贯!

    他不愿南下交州,就只能北上熙河了。

    但到了熙河后,他在河北修堤、淮南赈灾的时候,跟着禁军学到的那几门技术顿时大放异彩。

    因为他会做木工,造水车,还懂一点龙门吊,甚至知道怎么修轨道!

    去年到了熙州,与他那几个聚义的兄弟,被分配到南关堡后,稍微露了几手,一下子就慑服了南关堡内的大小羌豪。

    包家的包武在见识了他的木工技术后,更是惊叹不已,非要嫁个姓包的小娘子给他为妻。

    熙州的包通判听说后,也大为赞叹,竟保举了他一个‘权南关堡水车监造使’的差遣。

    明与他言,只要教出五十个会木工,会造/修水车的徒弟。

    就上奏朝廷,给他请功、授官。

    于是,这厮一下子就抖了起来。

    在北乡中,置了产业,雇了几十个雇工,还收了各部和官府送过去的百余个学徒。

    听说今年就能还清官家的欠款了。

    想着这个事情,郭贵就叹了口气:“俺还欠官家五十贯呢!”

    其实他本来是能还清的。

    但奈何,去年以来又是成家,又是立业,还托人带了几十贯的财帛回京,交给家里支用。

    于是,就只能继续欠着官家的钱了。

    他隐隐约约有种感觉——最好不要把官家的欠款还清,对自己更好。

    想着这些事情,郭贵就已到了他小舅子所在狭河湾棉庄。

    此地是秦州的赵家在熙州的产业。

    秦州赵家,乃是吐蕃贵种,据说是赞普之后,其国姓还是先帝所赐,更得了当今天子许诺——俟将来,纳赵氏女为妃。

    其不止在秦州是大族。

    在整个熙河路,甚至是雪域高原上,都有着莫大的号召力。

    郭贵的小舅子瞎讹所在的乙埋家,就世世代代奉其为主。

    见了赵家在熙州置产,立刻眼巴巴的跑来效忠了。

    做起事情来,更是格外卖力。

    老实说,郭贵对此难以理解——他是汴京人,习惯了买卖/交易。

    简单来说,就是给多少钱,就办多少事。

    若想谈感情,也不是不可以——关键,得看你过去给过我多少好处,帮过我多少忙?

    不然,那还是按照契书来的好。

    毕竟,在汴京城里,为了钱财之事,父子反目、夫妻失和、兄弟相斗的比比皆是。

    郭贵的一个邻居家的三兄弟,就曾为了一口父母留下的水井争了十几年,到郭贵离京的时候,还不罢休,还在争。

    三兄弟们,不止是从此不相往来。

    就是清明祭祖,也都是分开去。

    便是陌生人,都比这三兄弟之间的感情要好。

    见多了这些事情后,汴京人就都明白了,什么恩义都是假的。

    只有铜钱才是真的!

    ……

    郭贵是狭河湾棉庄的熟人了。

    所以,他下了马,立刻就有着庄中的庄兵上前,替他牵过马。

    郭贵则大摇大摆,走入棉庄。

    与相熟的棉庄管事招呼了一声,便被人领着见到了小舅子瞎讹。

    见到郭贵,瞎讹连忙起身,喊了一声姐夫。

    郭贵横了他一眼,摇头道:“说说看,怎么回事?”

    瞎讹低下头去,道:“俺也不知那人生病了……”

    “便催着他干活,见他怠懒,便抽了他几鞭子……”

    “哪成想他这般的不禁打……”

    郭贵叹了口气,摇头:“你啊你啊……”

    却也不好再多说别的事情。

    毕竟,这里还是赵家的地盘,不能和小舅子讲什么——一个月赵家才给你几百个钱,你干嘛这么认真?

    只好道:“且在这等着吧!”

    “俺去见见苦主的家属,看看要多少钱才能解仇……”

    若那雇工是自己累死或者病死的。

    那么这个事情现在就可以了结。

    然而,对方是被瞎讹用鞭子抽死的——且不管瞎讹到底是有意还是无意。

    依蕃部的传统,这都是要举行断仇仪式,才能化解恩怨的。

    不然,对方的子侄、兄弟都可以合理合法的复仇。

    此亦是党项、吐蕃、诸羌千年的传统了。

    他们有着极端的复仇主义。

    彼此之间,仇杀不断,恩怨延绵。

    所以,才有着‘断仇仪式’。

    通过巫师、部落首领的主持,解仇的双方,互相发誓,绝不报复,如此就可以化解恩仇,消弭仇家的复仇之心。

    这也是蕃部们联合起来搞事的前提——每有入寇,必先会盟,然后诸部断仇。

    瞎讹作为吐蕃人,当然知道这个传统,闻言顿时大喜:“多谢姐夫……多谢姐夫……”

    郭贵瞪了他一眼:“回头,俺再来教训你!”

    这狭河湾棉庄,是赵家的,又不是你乙埋家的这么卖力做什么?

    意思意识,对得起,赵家开的俸禄就够了。

    再说了,现在,就连赵家都在有意识的保护、爱惜雇工。

    就怕死的太多,影响了将来的拓荒、堆肥、采摘以及耕作。

    你倒好,兢兢业业的帮着赵家鞭策雇工。

    结果呢?

    郭贵只是想了想,这一路上遇到的庄中庄兵与管事就知道,恐怕瞎讹这个小舅子这么认真,还得罪了人家。

    死一个雇工,就少一个劳动力,少一个劳动力就少一个给棉庄赚钱的工具。

    郭贵扪心自问,若自己是棉庄主,也会心疼。

    也就瞎讹有自己这个姐夫,而自己又在南关堡的押监王大斧面前有几分面子。

    不然……

    郭贵摇摇头,跑去见了那被瞎讹抽死的雇工家属。

    在许诺了给三贯制钱加一匹绢布,作为解仇金后,得到了对方的同意。

    然后,郭贵就立刻出庄,骑上马,朝着南关堡而去。

    苦主家属是答应了。

    但解仇仪式还缺一个巫师或者僧人来主持。

    同时,还得邀请苦主所属部落的一位贵人做代表见证。

    只有这样才有约束力!

    所以,郭贵只能去求王大斧,请这位恩主出面,才能请到僧侣和对方部族的贵人。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