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评点本】072二章 听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了千山万水。历经无数蹍转蹉跎。三圈过后。急急刹在台心。颠了两颠。身子一弓。足尖挫地而退。同时大袖挥舞。鼓得白须四起。如高山崩雪。面破粮仓。【娴墨:如见如闻。真好戏情。未唱一字。已是悲伤满眼。舞台功力真是在动作上。如今人们爱看电影。都不看话剧舞台剧。更不用说看戏了。还说戏剧表演夸张。舞台剧动作太大。其实好东西有几个真懂。传统文化。实际上是精英文化。不懂关窍不知好在何处。沒有鉴赏能力根本看不得。懂了妙处。才能十场八场地看。一辈子一辈子地喜欢。】刘金吾是看惯了戏的。见这老生作派绝妙。不禁喊了声:“好。”台下观者也都掌声潮起。喝彩不断。

    三弦音消。琴声起调。那老生大袖一吞。须髯尽落。整衣装甩箭氅虚指江山。依咏唱道:“振白眉豪杰昂首。跨红日马跃城头。长刀指处众贼休。烽熄狼烟瘦。豪情纵横天地。热血暖了清秋。劈雳惊天恨当头。一身侠骨凉透。落落英魂别浊世。敢迎残阳独走。西行惟缺壮行酒。徒有鞑虏十万血。谁來蒸酿兑勾。”【娴墨:咏叹调最使人伤。依咏者。绵绵渐起高腔。气弱人听不得。思秦浪川。更让人迸出泪來。谓作者惯写此种文字。是武侠衰微。致胸中一股豪气盘肠难舒。不得伸展其志。故流发于笔端、铺陈于卷上也。叹叹。武侠与其它传统文化一样都沒落有年。如玉山倾颓。无人能挽。此历史车轮之必然。日本剑戟片曾风行一时。如今还有谁看。每一个时代的文学和艺术。都体现这个时代的风貌。在老太太倒地都要顾虑扶不扶的社会里宣扬侠义。本身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曲调悲摧如泼。豪迈跌宕。声音柔中起刚。听得常思豪惊心动魄。心道:“跃马城头……他扮的莫不是秦浪川。”待再细听。台上那老生演的亡者鬼魂。只使了几个身段便即退下。这场戏已然收了。刘金吾大感遗憾:“这老生扮得声情并茂。腔调身段都是下过大功夫的。可惜咱们尽顾着说话了。只赶了个尾巴。”

    眼瞧旁边一盏裙花飘过。常思豪忙点手唤住。问道:“这戏文唱的是什么。”

    女侍含笑万福:“回爷的话。唱的是山西一位老英雄秦浪川击退俺答的故事。”刘金吾道:“这戏字多调促。结合了元杂剧的东西。词句失糙。见筋力而不合旧谱。唱功武戏却着实是一流【娴墨:词是实。唱是虚。贬实处而夸虚处。可见虚处更美。听不着。又使人恨。作者特搔人痒。贱贱然坏得可爱。真倩肖夫斯基手笔】。戏班子是哪请來的。”女侍微笑道:“爷是行家。这是我们东家从昆山请來的梁家班。只因是唱惯南昆的。今儿唱的戏却是北昆的新戏。多半有些粗疏。让您这行家见笑了。”

    刘金吾目露惊喜:“昆山的梁家班。班主莫不是‘仇池外史’梁伯龙么。”女侍笑道:“正是梁先生。刚才扮秦浪川的便是他本人。”刘金吾瞠目道:“怪不得。怪不得。除他之外。料别人也无这般好身段。好唱功。我还怪哩。北昆班子里头。哪有这等人物。”常思豪摆手挥退女侍。说道:“沒想到你还是个戏迷。这梁伯龙很有名么。”刘金吾道:“那是自然。他名梁辰鱼。字伯龙。可是响当当的大人物。不但生得一副好嗓子。更难得的是作词编戏。都是一流。大江南北戏班唱的昆腔里头。很多戏都是他写的。其才不逊唐之崔颢。宋之柳永。真真地是个大才子。”

    其时戏行称“高台”。与搓澡修脚的人同流。地位颇低。甚至不如算卦先生。常思豪听他这么说。自感滑稽。笑问道:“大才子怎么不去考取个功名。反來写戏唱戏。”

    刘金吾叹道:“他也是时运不济。本來他是苏州府人【娴墨:梁先生怪就怪在这。苏州人又不是甘肃人。为何有仇池外史的号。求高人指点。】。家里世

【评点本】072二章 听戏-->>(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