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章目的何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神震动,目光凝聚在冉操身上细细打量。他不熟悉冉闵诸子心性,但看冉操这番举动,似乎比质朴的冉智要坚韧得多。

    暗自称许间,石青从主位后缓步踱下,抚掌赞道:“壮哉!壮哉!中山公(杜撰的封号)年少志坚,皇上后继有人,可欣慰而去矣。”目光在郎闿、刘茂等身上一扫,石青慨然道:“诸公只知悲戚,不思振作,宁不愧乎!”

    冉操、石青‘一唱一合’,殿中有了些昂扬的气氛。石青趁机对孙威道:“孙大哥。请把襄国之战始末向西禀报朝廷,让朝中诸公明白皇上是如何的英勇,如何的仁义。”

    殿中诸人闻言,顿时集中精神,侧耳细听。

    孙威站出来,团团一揖,随即低沉地说道:“回禀皇后、太子、诸位大人。襄国之战,我军分作三处。。。。。。”

    夜风拂来,灯火闪烁,大殿里静谧异常,只有孙威低沉的声音在回响,随着他的叙说,一场变幻莫测,血腥惨烈的大战浮现在众人眼前。

    孙威原本只知道战场的一个侧面,石青向慕容恪讨要冉闵遗体的时候,新义军趁机收拢了一些魏军,其中有韦膄之子韦伯阳,由是,襄国之战的全貌便得以完全呈现。此时孙威叙说的,便是石青收集各方消息汇总后的详细经过,只是略过冉闵的遗诏不提。

    孙威说道冉闵被执,不甘受辱,自尽身殒之时,太武殿静默一片,再次被浓浓的悲哀所笼罩,不过,除了屏风后董皇后嘤嘤的缀泣,其他人再未哭泣出声。

    过了好一阵,大将军董闰愁苦地说道:“襄国战败,皇上驾崩,十三万健儿一去不返;邺城人心离散,强敌随时可至。皇后孤寡,太子年幼,诸君,逢此危急时刻。该当如何是好?”

    董闰一句话将诸人的心思中悲伤中拉进困窘的现实。一直以来,大魏朝廷便是由冉闵一人独力支撑,冉闵离去,这栋大厦再无支撑,一旦遭遇摧折,必将倾倒无疑。

    悲伤的气氛渐渐消饵,绝望、无助的情绪又像四处蔓延的荒草一样在众人心中滋生。董闰望望屏风后的妹子,望望主位上的外甥,随即向四周团团一揖,恳求道:“诸公。。。。。。”

    回答董闰的是难堪的沉默。

    为了妹子和外甥,董闰顾不得脸面,哀求地目光在诸人身上来回逡巡,当目光落到石青身上之时,石青点了点头,算作回应,随后他站了出来,说道:“皇上驾崩,邺城人心离散,以石青之见,当务之急便是安抚人心,稳定邺城。”

    董闰精神一振,急问道:“以镇南将军之见,如何稳定邺城,又该如何安抚人心?”蒋干、刘群、张温等人也被勾起兴趣,一起注目过来。

    “此事说易也易,说难亦难。不外乎‘同仇敌忾’四字。”

    石青胸有成竹,从容说道:“一年多来,皇上颁杀胡令,复汉人衣裳,刷新朝政,选贤用能,邺城生民广受泽被。皇上驾崩,感恩怀旧者岂有不痛恨羯胡鲜卑之理!且北征健儿大多是邺城子弟,十三万健儿一去不返,其亲人乡党岂能无恨!朝廷只需将此感恩悲痛之心转为对羯胡鲜卑之仇恨,何忧人心离散?”

    “好啊——”董闰如梦初醒,大声赞叹,稍倾,又问道:“镇南将军如此说,必定早有良谋。董某斗胆请教,朝廷如何做,才能让邺城上下同仇敌忾?”

    “朝廷无论如何做,都必须从诸公作起。”石青冷冷地扫了一眼殿中诸人,轻斥道:“汝等若不思振作,先行涣散,又怎能让生民黎庶齐心戮力!”

    刘群、缪嵩拱手为礼,道:“镇南将军说得是,刘群(蓼某)受教了。”

    石青善意地对两人笑了一笑,转而声音一抬,对董闰说道:“皇上驾崩,十三万将士战殁,是为国殇。朝

第三章目的何在?-->>(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