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风光及天府平川数百里秀色,集天下之壮观。
红缨扶着亭柱,喘了几口气,指着呼应亭的牌匾道:“相公,这亭子为什么叫呼应亭啊?莫非余道长他们在这里施法呼风唤雨不成?”
右臂笑道:“呵呵,道家开坛呼风唤雨有专门的道场。此亭建临青城山最高峰,此名寓意:登高一呼,众山皆应。”
“咦?主人,这亭顶上为什么放着三个金元宝?瞧这意思,青城山道士是不是喜欢收红包?我们有那么多银子吗?”火儿飞上亭顶,绕着三个元宝飞了一圈,吐着鱼泡泡好奇地问道。
“这呼应亭是典型的道教建筑风格,整个外形象征天圆地方,太极八卦。呵呵,我们道教塔顶三元宝寓意天、地、人三才,与金钱无关。”右臂笑道。
“喔,原来如此!逛一圈实在累了,主人,我进去睡觉了!”火儿兜了一圈,飞回右臂的纹身里。
“右臂哥哥,我们快点去老君阁找余万全道长吧。”白衣书生指着远处一座道观急切地叫道。
“好,我们走!”右臂一行顺着阶梯向老君阁走去,快走进老君阁时,听见一阵悠悠扬扬的歌声,透过风林,弥漫青城。
“这歌曲听起来清幽淡雅,遁世人寰!美妙至极!”梅坞琴主闭上眼睛,驻足聆听。
“咦,这歌曲唱的就是九州居士《诗意天涯》里面的那首《品味成都》。”白衣书生听了一阵惊喜道。
“就是嘛!对头!”红缨捂着嘴,学着川调笑道。
“听这曲子,这是尺八和笛子合奏出来的韵律。难得再听一回尺八,难得!”梅坞琴主脸上溢满笑容。
大家都静静闭上眼睛,在风声、尺八、笛声中静静聆听着这首《品味成都》:
品味成都
一马平川的成都平原
在巴蜀的火锅里品味出人生真谛
川峡四路的稻米喂肥悠闲的牛羊鱼雁
天府之国的丹青绘就丰满的山水画卷
品味成都
憨厚可爱的熊猫宝宝
在竹海的碧浪中咀嚼着无忧无虑
悠闲自在的淡泊名利共勉着四川人民
憨态可掬的呆萌形象赢得了世界欢心
品味成都
物华天宝的西南天堂
在青山的胸怀中漫步着山水画廊
笑傲风霜的芙蓉花娇氤氲着少女春心
巧夺天工的都江堰畔孕育着科教胎音
品味成都
忠君爱国的宽窄巷子
在南北的联姻里悠闲地翻阅流年
门头梧桐的画眉叫好老人的摆龙门阵
胡同客栈的懒猫听惯蜀汉的三国桃园
品味成都
诗意盎然的杜甫草堂
在诗书的清香里看淡了世事沧桑
战火纷飞的山水伤感诗圣的诗情画意
浣花溪畔的春光明媚少陵的唐风遗韵
品味成都
精忠报国的汉昭烈庙
在三国的战火中改写着天下格局
三顾茅庐的计谋伏笔蜀汉的千秋大业
三国鼎立的局面见证智圣的神机妙算
品味成都
客居异乡的洛带古镇
在帝国的复兴里篆刻着康乾盛世
雕楼阑额的彩绘宣告新家的幸福和美
龙飞凤舞的戏楼唱响四川的繁荣发展
品味成都
夜色阑珊的锦宫雅苑
在高山的骨子里低调地水袖江南
水岸锦里的姑娘拨动桑蚕的前世情缘
茶馆戏楼的变脸挥别游客的今生愁怨
听完一曲,大家都陶醉其中,“没有想到这个道观的同门还有如此雅兴。走,我们快去一睹他们的风采!”右臂说罢,疾步而行。
“你等等我们!”红缨一路小跑地跟着,白衣书生和梅坞琴主看着他们急匆匆的样子,微笑着,倒是不急。
大家赶到老君阁,果然有一群道士围在一起或坐或站,手里拿着乐器,走着台步,吹拉弹唱着。一个白胡子老道挥舞着手中的小木棍,来回跑动,一会忙着指挥左边一排拿着尺八的小道士应该吹什么调,一边拿过一个道士的尺八示范吹起来,一边笑道:“小方,你这食指应该放在这个孔上吹……记住了吗?”;一会忙着指挥右边拿着笛子的小道士应该吹什么调,一边拍拍一个小道士的肩膀,一边慢慢抬高双手、叮咛道:“小吴,后段吹低了,要注意我手势慢慢跟着拉上来,拉上来……就是我这样,记住啊。”一会忙着拂拂中间穿着水袖戏服跳舞的小道士,一边转圈一边盯着他、叮嘱道:“这个圈应该这样转,这个点位起开始慢慢转,保持好节奏……”
那个白胡子老道忙了一圈,捋捋胡须笑道:“小子们,我刚才说的都记住了吧?!咱再来演练一遍!预备,起!”
白胡子老道话音刚落,那群道士跟着白胡子老道手中翻飞的小木棍再次吹拉弹唱起《品味成都》,右臂等人站在一旁不好打扰,又大饱耳福了一回。
第五十二章 青城遗孤-->>(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