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八章 高小水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了,对吧姨?”

    “没错,东娃,这做买卖讲究的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可没有欠着的道理,你都是大小伙子咧,这道理肯定明白!”支书婆娘挤兑了一句大头。

    现在的赵兴东可不愿被人小瞧,尤其是村里人,就从裤兜里掏出一个手绢叠的包(那时城里人也没几个有钱包,就别指望农民了),打开后,从里面拿出一张大团结(十块),递给支书婆娘,说道:“姨,你说的对,这钱给你当本钱,以后我每次从你这提鸡蛋,都现称现算,现场给钱。这样的话,这十块钱就能一直周转下去了。”

    支书婆娘放下筷子,笑眯眯的接过钱,心道:啥还没干呢,就先弄了十块,老娘这就叫本事!看来兴东这大头娃,是受不了激的。瞧他这手帕里起码有一百多元钱,身上的穿戴也比农民强的多,看来大家说的他爹平反国家赔了好几千块,大概是真的。等下说损耗的时候,还要多占占便宜才行。

    不过赵兴东下来一句话,让她再不敢小瞧这个大头娃了。

    赵兴东把荷包收好,又从布兜里翻出钢笔和一张废纸,递给支书婆娘,说道:“姨,你打个欠条吧。”

    支书婆娘眼睛瞪得多大,说不出话来,显然给气着了。那年代借钱通常没什么手续,人民还淳朴,借钱还不上的很多,可故意耍赖,借了说没借的事情,是极为罕见的。

    如果借钱给别人,并要求别人打借条,那是对人格的污辱,很多人是无法接受的。赵兴东让支书婆娘打条子,倒不是怕对方赖这十元钱,而是要建立在商言商的氛围,以便在下面谈损耗时,争取有利地位。

    支书婆娘的反应在赵兴东的预料当中,笑着对生气的本村第一夫人解释道:“姨,你可别多想,要说信不过别人可以,要说信不过你,那就是笑话咧。先不说俺伯是村里最高领导,就说姨你自己,高小毕业,在咱公社妇女界都是一面红旗,万里长城可能倒,你这面红旗不可能倒。再说咧,姨,就看你把这个家拾掇的这么好,都把别人眼红死了。咱村谁家有真正的砖房?谁家能女子上班、娃子当兵,可你都占全了,俺这些晚辈,哪个不说你家娃好福气,村里那些长辈,哪个不说大伯娶了个好媳妇!”

    支书婆娘尽管有高小水平,可平时接触的都是下里巴人,哪里听过如此有煽动性的恭维,心里的不快一扫而光,脸上露出几份得意。

    赵兴东见马屁起了效果,接着说道:“姨,你刚才教育俺,做生意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对俺很有启,做生意就要按做生意的规矩来,钱货就该当面结清,手续清清白白,姨你说是吧。”

    支书婆娘边听边想,还真是这么个理,就说道:“对!做生意就要按规矩来,姨这就写条子。”说完接过笔纸,两下写了张欠条,递给了大头。

    赵兴东把借条塞进衬衣口袋,继续说道:“既然按生意场上钱货当面结清的规矩,那这收鸡蛋产生的损耗,就该姨你承担咧。俺这每斤鸡蛋都给一分钱的利,一个礼拜收二十斤鸡蛋就是两毛钱,这可不少咧。姨,你是个仔细人,俺就不信,你还能收烂鸡蛋回来,还能叫老鼠把收好的鸡蛋糟蹋咧。”

    尽管赵兴东说的有理,可支书婆娘还是想争取争取,说道:“东娃,话可不是这么说的,鸡蛋不好保管,万一磕咧、碰咧,你要是不收,不都砸到姨手里了,一斤才一分钱的利,看看够本钱不?”

    赵兴东当然不能退让,否则自己还有什么利润,反驳道:“姨,咱收鸡蛋是一个一个看好才收,放鸡蛋也是寻个妥当地方,咋来的损耗嘛?姨,你要是没有本事收鸡蛋,那俺就找别人帮忙咧,也省的你受累。”说完,就掏出欠条,递给支书婆娘。

    支书婆娘明白赵兴东在将自己的军,有心一拍两散,可又舍不得收鸡蛋的利钱,有些皮笑肉不笑的僵住了。

    历史再次证明,在关键时刻还要靠**员。魏生金此时话了,“你这死老婆子,东娃是咱看着长大的,算是咱亲亲的晚辈后生,你替他收个鸡蛋,万一赔钱就赔钱咧,咱认不就行咧,跟娃计较啥呢!俺看,就按东娃说的办。”本来支书以为收鸡蛋能赚个电池钱,可听他俩刚才一算账,知道能挣得更多,自然是舍不得放弃。

    支书婆娘见自己男人话了,有了台阶,忙道:“中,就按东娃说的办,俺还就不信,万一赔了钱,东娃还能见死不救。”

    赵兴东见交易终于达成,又把欠条收好,笑着说道:“这别人赔钱俺信,姨,你要是赔钱,俺这赵字倒过来写。”赵兴东的马屁,让支书婆娘很受用,饭桌上顿时又是一副和谐景象……

    饭后,赵兴东拿了支书写的过周年的物品单子,在支书目送下,离开了魏家,来到自己已经破败的家门口……

    ……………………………………………………………………………………………………

    作者语:再次声明,本书情节、人名都属于虚构,勿要对号入座,如有雷同,只能说这世界太小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