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七章 支部书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说是这事,心放到了肚子里。琢磨着,这历来过事对老百姓来说,都是不小的负担,不过吧,又怕名声不好,往往只能顶着头皮硬上。过完事,就欠一**账。所以一般人家都怕过事。(当然有名望和有地位的,不怕过事,因为他们收的礼远远大于支出。)赵兴东他娘去年死的时候,是村里给张罗的丧事,谁叫赵兴东是孤儿呢?谁叫他们赵家是外来户呢?所以大家忙活一整,烟也没抽上一根,饭也没吃上一顿,酒也没喝上一口,个别人就忍不住大骂起来,但大多数人家,还是能表示理解,穷的叮当响的孤儿嘛,咋有钱过事呢。所以,赵兴东埋他那个疯娘,是一分钱都没花。(棺木都是用生产队的木料,胡乱凑合的。)支书估计赵兴东图省钱,又想故伎重演,可又怕大家骂,所以让自己出面安抚一下大伙。

    想到这里,支书说道:“东娃,你娘死的时候,是队上给过的事,你是孤儿也就一分钱没出,绝大多数社员也没有说啥。可后来你爸平反,大家都听说国家给赔了好几千,那这次你娘的周年,你再这样办,乡党们可都会骂你不孝。你考虑清楚,人的名声坏咧,以后做人就难咧。不过你要真是没有能力给你娘过周年,我可以出面跟大家说,争取把影响降到最低。”

    赵兴东听了支书的话,知道误会了自己的意思,急忙说道:“大伯,你想歪咧,俺这次是想把俺娘的周年,过的排排场场的,就是不知道事情咋弄,想请教请教你,不是不想办!”

    支书看着赵兴东的眼神,不像是在说假话,就问道:“那你准备办到啥规模?这简办就是只请亲朋;普通办,除了亲朋、还有左邻右舍、生产队领导、村里长者;这大办,那就是全村老少一起上。”

    赵兴东是想通过给母亲过周年,出一出压在心头十几年的怨气,当然要大办,说道:“大伯,俺想大办,你给咱筹划筹划。”

    支书诧异的看了赵兴东半晌,才说道:“这大办,花费太多,你挨得住吗?我给你简单算一下,咱村二百零二户,一千二百多人,你大办的话,能有一千人来参加;你舅家那边听说亲戚不多,可最少也得来四五十人吧;回头你还要把帮忙的单独请一下,也得三十几个人,这合起来光吃放的就得一千一百多人,十个人一桌,就要一百一十桌。最简单的酒席,全部折成钱算,一桌要四块多;普通的酒席,一桌要六块钱;好一点的席面,那要八、九块一桌;这酒席要多少钱你大概也能算出来。要大办的话,祭品也得要全伙,猪头、羊头、大公鸡、大鱼各两份,四季水果各一份,四样面食各一份,四样糕点各一份。虽说祭品最后咱可以自己吃,可开始还得置办。另外还有,你舅家亲戚都要给回礼;你还要披红吧,红绸子被面子得一个;鞭炮得一千响;吹鼓手四个人;给帮忙的还要谢礼;要是看戏,还要请戏班子。这还有些说不清,突地一下意外生的费用。当然咱也收礼,可自己乡党能行啥礼?半斤白糖、一斤绿豆,都是拿的出手的。再遇上个喝多的,还得打起来。哎!总之一句话,这大办简直是费钱、劳神、肯定还要受气。大伯劝你要想清楚。”

    支书一口气说了这么多,端起自己的搪瓷茶缸,牛饮了一大口。赵兴东却听得头都大了,一盘算,真按最大规模、最高规格,最少要花一千五以上,已经过自己的全部家当。再一想,现在还要**蛋生意,也得本钱。最终他不得不向现实低头,赵兴东说道:“大伯,那就按普通规模办,席面按最好的整,戏就不唱咧,俺同学他爸是县里电影放映队的,俺同学说过,两包好烟、两瓶好酒、再加一顿饭,他爸就能过来,给放一场电影。大伯,你看这样中不?”

    支书算了算帐,这样的话也得五六百,听着就让人心疼。本来他觉得赵兴东按最简单、最便宜的规格办就行,花个二百块钱就得了呗,孤儿嘛,谁笑话。可赵兴东自己愿意朝大了整,管他呢,又不是自己的钱。再说,他这事过的越红火,自己也就越有机会抽几根好烟、喝几口好酒、吃几片肥肉。于是支书说道:“中,伯就按你说的,帮你操办。俺现在就把都需要啥,写一份单子,有些东西你现在就要打听、准备咧,到你娘周年的前一个礼拜,你一定要回来,咱俩必需勾个声。”

    赵兴东答道:“大伯,俺以后每个星期天都回来。”

    支书听了奇怪道:“咦,没必要吧,时间还早咧!”

    “不是这事,是另外一件事。”赵兴东回到说。

    ……………………………………………………………………………………………………

    作者语:感谢给我投票的书友,感谢支持本书的朋友们,也说句咬舌头的洋文:Thankyouverymach!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