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强到是赞同这个观点,也在一旁附和着。
“那蜀国的人才都跑哪去了?”林梅问道。
“诸葛亮疾贤妒能,人才不是投靠他国,就是当了隐士。就算留在蜀国当官的人才,也没事可做啊,时间久了,人才就变废料了咧。”
林强有些不解问道:“怎么当了官,又会没事做呢?”
“因为诸葛亮总不放心别人,什么事情都要管,都要问,上万人的军队,打几军棍的事情他都要管,把他累的半死不说,别的官员那不就没事可做了吗?时间长了,你叫这些官员干事情,怕他们也不知道咋干咧!”赵兴东对林强解释道。
“兴东啊,你说的道理怎么这么怪啊!难道诸葛亮鞠躬尽瘁天天都干到后半夜,每晚只能睡一小会儿,还是错了?”林强被党教育多年,始终认为呕心沥血工作的就是好同志,一时无法接受赵兴东的理论。
看着林强有些激动,赵兴东放慢语,缓缓的说道:“林叔呀,能把手下全调动起来好好干活,比仅仅靠自己一个人干活,那效率肯定强很多,诸葛亮是累死了,可国家最后还是灭亡了,他这不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吗?他把手中的权力大胆的放下去,让手下都得到锻炼,他自己也能轻松些,国家也会更有活力。这样不是更好吗?可他心胸狭小,贪恋权势,还不会运用权力,这不是权臣奸相,那是什么呢?”
“不管怎么说,诸葛亮总是忠臣吧?”林强在给孔明做最后的辩解。
“林叔,我看未必。您想刘备临死前托孤,曾经对诸葛亮说过,先生要是看刘禅能辅佐就帮他,要是看他不能辅佐就取而代之。帝王如此交代后事本来就少见,更耐人寻味的是,刘备是当着赵云这些人的面说这翻话的。这些人可是跟着刘备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尤其赵云对刘禅有几次救命之恩,感情肯定深厚的很,当着赵云的面说这翻话,怕是警告诸葛亮不要胡来的意思。”赵兴东说完了自己的猜测,看着林强在沉思,就不再言语了。
林梅早都感到无聊了,女孩子对这些国家政治天生没兴趣,这时候说道:“兴东哥,我不管,棋盘上你还有这么多棋子,不许你认输。”说完拉着赵兴东的胳膊摇了起来。
这是林梅次对赵兴东做这么亲昵的动作,小伙子被姑娘摇的心神俱失,迷失在一片温柔之中无法自拔。
“梅梅啊,咋跟你兴东哥耍赖呢?”高老太太这时一挑门帘走了进来。林梅脸一红,跳起身形跑到姥姥跟前,抱着老太太的肩膀撒娇道:“姥姥,你就偏向兴东哥。”
高老太太用手拍了拍林梅的小脸,说道:“你可是咱家的小公主,偏向谁也不敢过偏向你。”说完用另一只手递过两个厚饼,对赵兴东说道:“奶奶又烙了两个锅盔,兴东啊,走的时候带上。”
赵兴东一看时间也不早了,再待下去可能要在林家吃晚饭了,心里合计着做人要把握尺度,太放肆了怕是以后连中午饭都没的混了。急忙将锅盔接到手里,辛苦感谢的话随口就喷出一大堆,最后借口约了同学有事,揣着锅盔喜滋滋的走了。
林强还沉浸在赵兴东所说的话里,直到岳母叫他才反映过来,随口应了岳母一声,看着赵兴东的离去背影不由心里赞到,了不起啊,还不到18岁,就有如此见地,他日恐怕不会是池中之物,梅梅将来嫁给他也不算辱没了。转念又一想,自己也觉的可笑,梅梅才多大啊,16的生日还没过呢,就操心这事大概是早了点。
赵兴东离开了林家,也不想急着回宿舍,就在街上溜达着,不知不觉来到县百货商场门口,想到好久没见过田翠蛾了,就迈步走了进去。
进了商场,来到田翠蛾的柜台前,气氛明显不对,一个中年农村妇女在柜台外抽泣着,身边站着一个学生打扮的姑娘,无奈的拉着中年妇女的胳膊,试图把妇女拉走。而田翠蛾气鼓鼓的端着茶缸怒目注视着二人。没有一个人说话,赵兴东心道,眼下的场面正应了“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句古诗。因为前几次买日用品,赵兴东见过田翠蛾,她总是一副不冷不热的面孔,开始还不明白怎么回事,后来才想通,自己不买她的‘内部紧俏物资’了,这就跟自己变了脸色。可自己还没富裕到买些用不上的东西来讨好她的地步,虽然内心十分渴望看见她的笑脸,不过想到成本太大,也就打消了这个奢望,只不过总有意无意在路过百货商场时,进来看一下白白净净的、可自己
第十四章 孔明蒙冤-->>(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