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章 失窃大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捐了,他一直没动,大家以为他不会捐了,到也没人责怪他。可没想到,他却捐了个最多。班主任当时就对赵兴东刮目相看了,当场夸奖他觉悟高,号召大家向赵兴东学习。班主任心里盘算着,一个孤儿有如此觉悟,怎么也不应该排除在团组织之外,自己应该向团支部积极推荐了。

    折腾了一晚上,大家都很疲惫,早早都休息了。赵兴东找了一根针,放在枕头旁边,因为他现在每天都比别人早起一个多小时练气功,怕起床再找针影响别人休息。

    第二天清晨,还不到5点,赵兴东已经在黑忽忽的教室里打坐了,这次他不断用针刺自己,果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多了。练了一个多小时,感觉效果好的多,心中也就期盼早点出现气感。

    最近一个月来,郑州“南霸天”三人组合,在县城干的是热火朝天。老大刘铁在县城百货商场隔壁,花了168o元买了一个小四合院,前面临街的上房被改造成饭馆,一边的厢房改成厨房,另一边的厢房安排厨师和服务员居住,后面的上房他们三人居住,总住在县革委会的家属院,在周鼎天的视野内,那是很不自在的。

    招聘厨师时出了点问题,国营职工是不会来他们这里的,从农村雇人也就招了三个小姑娘当营业员,农村里有手艺的人也没给私人饭馆做过厨子,大家心里都不摸底,不敢应聘。最后倒是找来了两个愿意干的,结果一试厨,老三贺强国说了一句极有水平的话:“有屎以来,俺都没吃过这么难吃的饭。”

    雇人不顺,饭馆就一直没开门。结果老爷子周鼎天也变了卦,不同意他们搞私人饭馆。原来他们向老爷子表态,要自食其力,不想再游手好闲,想摆个饮食小摊。这是好事啊,既不增加国家负担,又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老爷子极力支持。可后来周鼎天到他们的‘小摊’一看傻了眼,比县食堂是小的多,但明显高档的多,一切是按省城郑州的水平搞的,还要雇佣5、6个人,更是把周鼎天吓的半死,这不是资本家剥削人民吗?

    老爷子死活不让再搞,让周伟峰苦恼不已,他也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最后在闷头想了整整3天,抽了一条红梅烟之后,周伟峰想了一条对策,跟父亲商量后,也赢的了父亲的称赞。周鼎天出面,以解决国家工作人员子女的就业问题为由,成立一个集体性质的企业,也就是饭馆。由周伟峰出任饭馆的主任,饭馆不要国家一分钱,完全自负盈亏,安排国家工作人员的待业子女就业。整个理由冠冕堂皇、天衣无缝,就是周鼎天也把周伟峰夸了好几天。

    名正则言顺,周伟峰先租了刘铁的四合院作为营业场所。又聘请工人家庭出身的刘铁和孤儿贺强国来饭馆工作,县里其他人对这个新生事物还不敢过分接近,竟然没有一个人安排子女来饭馆,这下正和他们的心意。于是又把那3个农村女娃雇来当服务员。因为饭馆的性质变成集体的了,所以厨师也好雇了。直接从郑州雇了一名刚退休的做的一手好川菜的厨师当大厨,又从本县农村雇了一位做面食的师傅。一切妥当之后,饭馆终于开业了。

    周伟峰看着身边的人忙来忙去的,想起办饭馆的一波三折,脑中不由冒出一句日后传边神州大地的名言,“在中国办点实事真难啊!”

    **********************************************************************

    作者语:本人出生于7o年代的大城市,没挨过饿,但和长者谈起过去,只要提起饥饿的话题,他们无不黯然神伤、情绪低沉,在听了很多这类的故事后,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面带菜色的民族是可悲的、没有希望的。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