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母亲哭了整整一晚。从那天以后,家里不断的来些陌生人,对着他们兄妹四人指来点去,慢慢的兄妹们知道母亲要把他们几个送人,等到再有陌生人来到家里,兄妹4人就紧紧的抱在一起,死活也不分开,搞的大人们都没有办法,母亲在旁边流着眼泪,嘴里不停的念叨着:“娘也舍不得你们啊,可亲戚不管、乡亲们不顾,靠娘一个养活不了啊!”最终在孩子们熟睡的时候,被一个一个抱走了。本来母亲是最希望赵兴东被抱走,一来不喜欢大儿子,二来大儿子饭量最大。可是别人都嫌赵兴东太大了,怕将来养不熟,因此没人要。最后母亲也接受了现实,留下了赵兴东,算是留着养老送终吧。赵兴东12岁时小学毕业了,他也没指望上中学,就回家干起农活来,后来给生产队放羊。
母亲在父亲被抓之后,一直不相信父亲胆敢污蔑伟大领袖,她知道父亲对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感情,她相信父亲是从书上读来的故事,于是赵兴东的母亲就四处捡报纸、书籍、写字的纸张,因为她自己是文盲,在家的时候就让赵兴东念着听。等到农闲时,母亲就拉上架子车,去县里、市里捡纸片,然后缠着路人,要他们读上面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赵兴东的母亲也越来越失望,捡了这么多的纸片,就是没有伟大领袖跳进臭水沟的记录。但母亲不愧为中国勤劳质朴的劳动妇女,始终没有怀疑过丈夫,一年又一年的捡着废纸,一次又一次满怀期待的听着他人的朗读,当然是一回又一回的满脸失望。
赵兴东的母亲当年也是村里的漂亮姑娘,要不然父亲这个文化人也不会看上她。可是蹉跎的岁月、苦难的经历,使她看上去比同龄妇女苍老1o岁,(同龄妇女看起来也比实际年龄老1o岁,那个时代人们都活的不容易)3o多岁的人看着象5o岁的人。长年的坚持,使得母亲精神出现了偏执,有了电影中祥林嫂的症状,一见陌生人就两句话:“孩子他爹是冤枉的。”“你知道主席他老人家掉进水沟的事情不?”时间久了全县甚至全地区都知道有这么一个女疯子。当然赵兴东的母亲在大多数时候还算正常。
1977年冬天,赵兴东的母亲趁着冬季农闲,又拉着架子车,去外地捡废纸。直到来年夏天才挺着大肚子,被收容站的人送回来。母亲已经彻底疯了,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经历。收容站的人还是根据母亲挂在嘴边的两句口头禅,判断出这个怀孕妇女的来历。赵兴东无奈的把母亲接回摇摇欲坠的茅草屋中。这些年来做为反革命分子的子女,他受尽了外人的歧视;在家里也没有温暖,母亲根本不喜欢自己,整日拿纸片让自己读,好象这就是天底下最重要的事。赵兴东选择给生产队放羊,也是不愿再跟母亲外出捡纸片了。(因为别人农闲时,可以休息不干活,放羊倌却还要放羊。)现在他守着母亲,和母亲肚子里不知是谁的野种,内心充满了恨,那是对社会的恨,对人类的恨。
赵兴东这些年,除了放羊就是读四本书,(家里只剩这四本书了)分别是《三国演义》、《水浒》以及父亲留下的两本中医和中草药的书,因为他始终忘不掉8岁以前,父亲给村民治病的情景,每当有人拿着鸡蛋上门感谢父亲时,自己就誓要成为像父亲那样受人爱戴的人物。通过几年的学习,赵兴东已经把父亲的两本书背的滚瓜烂熟,有时采些草药给羊和自己治点小病。他不会给村民治病,一来村民不会相信他这个小孩,二来这些村民都是忘恩负义之徒,不值得他去看。老赵在的时候,平时给村民看个病都不收钱,全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受过父亲的恩惠。可自从父亲落难以来,村民们不来帮忙也就罢了,反而落井下石的比比皆是。今年春节生产队分给自己一家5斤羊肉,可还没到家,就被村支书的儿子抢去了,说
第一章 祸从口出-->>(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