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四十六章 大 家 之 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能超过名声,为此世人对他们盛赞不厌。圣人如孔子,却把自己比为左丘明,自认为不如学生颜渊。后世君子,他们的实际才能不能达到,可是都有奢求名声的愿望。臧武仲自比为圣人,白圭自比为禹,杨雄自比为孟轲,崔浩自比为张良,然而后世人始终不赞同他们。由此看来,忠献公之贤能比他们要高出很多。

    过去忠献公曾对他儿子忠彦说,想求我苏轼为醉白堂写一篇记没有实现。死后,忠彦告诉我,我认为自己义不容辞,于是流着泪写了这篇记。

    这年,宋派使臣赴金,为金国皇帝祝贺生辰。贺生辰使是礼部侍郎赵善义,副使是监察御史邓友龙。

    一路途中及中都外交事务一如往常,值得一提的只是返回中的一件不大不小的事。

    宋使团完成任务,原路返回。按惯例,金国应派名馆伴使相送。

    这名馆伴使还想与以往一样,送到金边境就准备回去,离淮河尚有几十里路,就让属下告诉,送行到此为止,我们回燕京了。

    赵大使明确回答:不行,必须送过淮河。

    这是没有先例的,然而金国使臣没有坚持,反而作出让步:可以再向前送,但不过淮河。

    宋使坚持要求送过淮河,理由是过关卡时,金兵会随意搜查。

    金使认为,例行检查并不为过,我们没有义务送。

    两国大使停下轿,大声叫嚷,邓友龙和其他属员也帮着喊,个个精神抖擞,志气高昂,而金国呢,没派副使,只有几名兵士,毫无气势。偏金使这家伙是个犟种,吵不过,也不低头。离淮河尚有两三里,便欲回头。

    赵大使火了,高声叫道:“你金国为北方鞑靼所困,竟然还在此刻跟我争下车处,惹恼了我大宋,发兵两面夹击灭了你个金邦!”

    金国使臣也不示弱,“大宋有这个能耐?打仗可不是吹牛!”

    “你不信,就等着瞧!”说着,给邓友龙一个眼色道,伸手将他拉进赵大使的轿子,向南而去。

    金兵和轿夫都在发愣,只得跟在后面继续走。

    直到过了淮河,才放金国使臣下来,手一挥,“回你金邦去吧。”那口气,好象打发一名叫化子。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