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章 孝乃国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不禁老泪纵横。

    这刘贤妃,十四岁进宫,起初并不起眼,两年后姿色绝伦,倾城倾国。那一日,高宗正为前线战事吃紧而心烦意乱,遂与内侍在御花园散心。忽见一宫女,身着红霞帔前来送茶。仔细一瞧:

    柳叶眉,丹凤眼,樱桃口,粉面含羞,身材纤秀,风摆杨柳,整个一粉雕玉琢之绝色女子。

    高宗顿时惊为天人,不由得心旌摇荡,百般烦恼都抛置九霄云外。

    上前牵手,温言体慰,进而拉进怀里,吻住那香甜的小嘴。当夜,二人自是红绡帐里卧鸳鸯,男欢女爱情意长。即封刘氏为才人。

    从此,高宗百般宠爱这位刘妹妹,不久升为婕妤、婉容,绍兴二十四年,再晋为贤妃,赐翠华宫居住。

    有人说金海陵王完颜亮好色如命,之所以发兵南侵,欲立马吴山,就是闻刘妃之艳名而导致。

    时光飞逝,斗转星移,转瞬间,已过去三十多年,当初,风华绝代、艳名天下的刘婉容,如今已鬓发斑白面容失色。太上皇右手抚摸着刘贤妃那美丽而熟悉的脸庞,眼中饱含怜爱和不舍。

    刘贤妃用香帕拭去泪痕,伏入高宗怀里,好一会,才款款地说:

    官家要好好吃药,安养圣躬,妾常来看您。

    高宗点点头,爱妃呀,你知道朕最喜欢你哪里吗?

    刘贤妃脸上掠起一丝晕色,这么多年了,这一点,她怎能不知?便附耳问道:官家想看?

    、、、

    近段时间,吴太后以高宗养病为由,不准妃嫔夜间陪侍。如今看到刘妃,自然想起。

    高宗低语,怎能不想,朕的心肝宝贝。

    那妾让你瞧瞧。遂让内侍、宫女出去,关上宫门。

    、、、

    老丞相史浩闻听高宗病重,即从明州月湖赶来,请求入觐太上皇,皇上准奏,派轿前往迎接。

    那日,风和日丽,太上皇精神极好,吴太后、刘贤妃陪同,一起在御花园走走,君臣二人虽是耄耋老人,却耳聪目明,谈锋甚健,而后,赐史浩同进御缮,其中太上皇还主动饮了两杯御酒。

    此后第三日寅时,太上皇驾崩,享年八十又一。再三日,刘贤妃香消玉殒于翠华宫。

    孝宗闻听,当即痛哭失声,想起高宗对他的恩德,不禁泪如泉涌,涕泗横流,两日内滴水未进。敕令全国放假五天,大办国丧。

    古制,父母去世,儿子要辞官回乡,守孝三年。至高无上的皇帝也要守孝,不过可以以月代年,三个月就可以了。而孝宗至诚至孝,定欲服丧三年。

    于是,敕令太子恭王监国、参预政事,从此,孝宗皇帝无心理政,甚至终日参经诵佛,将往日雄心壮志抛置九霄云外。

    一年多后,孝宗驾临政事堂,召集宰执大臣商讨禅让之事。孝宗坦言,朕自三十六岁登基,于今已二十七载。素来勤勉治政,宵衣旰食,着力革故鼎新,重振国势,企图恢复中原,洗雪国耻,岂料制肘甚多,难如人意。而今,年逾花甲,精衰力退,欲禅位于太子,卿等以为如何?

    左丞相周必大起身奏道:陛下虽年事已高,然龙体康健,臣以为禅位之事为时尚早。

    其他五位也随声附议,劝他不要急于做决定。

    孝宗摆手制止,毅然决然,“众卿不必再言,朕意已决!”

    不一会,同知枢密院事经煜堂欲言又止,孝宗问,经爱卿有话但说无妨。

    “既然皇上决意禅位,臣等唯有服从。太子为人谦恭好学,理事妥切,承继大统,合乎法度,朝野臣民也当额手加庆。只是太子妃李氏,恐难以母仪天下,请皇上三思。”

    李氏虽是粗疏,举止时有失当,然有祖宗家法,量她不敢妄为。孝宗对此自信满满。

    请恕微臣直言,今日不动,他日必为祸患。他日后悔,当思吾言。经煜堂言之切切。

    几日后,孝宗皇帝着朝服,驾御紫宸殿,宣诏天下:皇太子即皇帝位,朕称太上皇。

    太子赵惇即登大宝,受群臣朝拜。是为光宗。光宗随即下旨,尊皇太后吴氏为宪圣皇太后,皇后谢氏为皇太后,封太子妃李凤娘为皇后,并大赦天下。

    自此,孝宗移居北内,改德寿宫为重华殿,脱下朝服改穿丧服服丧。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