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784章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域,亦不知西域如何?仅是知晓三十六国之说……不知文远可知西域之西,又是如何?』

    张辽微微摇头,『某亦不知其详也。不过……』

    张辽从温煮茶水的红炉里面捏出了一根烧了一半的木条,踩灭了火,然后便是在帐内地上画了起来,『这是河西……再往西,便是西域。』

    『西域有南北二线,北线有焉耆,龟兹,南线有于阗,莎车……』张辽一边画,一边说道,『至于鄯善……已不足虑了……南北二线汇于西,名疏勒。疏勒之西,便离西域,北有大宛,南有大月。大宛之北,则为康居,大月之南,则为罽宾。康居之西北,是为奄蔡,而罽宾之东南,是为彦揭。若是再往西……便是安息……安息之西么……某就不得而知了……』

    赵云目不转睛的看着,眼眸之中不禁流露出了些许的精光。他忽然明白为什么斐潜会派遣张辽前来『接替』他,不是因为张辽本身能力比赵云高出多少,而是张辽在经历了这一圈,从雪区到西域之后,对于天下的认知比赵云更大,更高了……

    如果目光只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那么局限也就自然在一亩三分地上。

    就像是山东中原的那些家伙一样。

    『天下……何其之大也……』赵云不由得感慨道。

    张辽将手中的木条重新放回了红炉之中,说道:『主公有言,若是要天下之地,皆为汉土,绝非二三代人可以为之……还更需精诚合作,方是有望。』

    赵云点了点头,也没有继续深入这个话题,毕竟他们眼前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

    邺城。

    赵云的目光重新落回案上的河北之地的舆图上,『听闻文远一番话,令云豁然开朗。不过天下虽大,也需积跬步……』

    赵云不再纠缠于自身去留的思虑,完全聚焦于眼前的战事,『眼下这邺城僵局,或许正可借那「南阳故人」,好生做上一番文章。』

    张辽也跟上赵云的思路,『都护之意是……将计就计,反其道而行之?』

    『然也。』赵云目光灼灼,『此人前来,意在攻心,乱我内部,挑拨离间。我等便可佯装中计。或可对外散布消息,称魏文长因不满迟缓,索要粮秣军械不得,已与某及文远你当庭争执,甚至负气而走,意欲独自南下觅功……』

    魏延离开的动静,肯定是隐瞒不了的,当然也不需要隐瞒。

    赵云继续说道,『再令军士于营中故意表现出些许士气低落,巡守懈怠涣散之假象……若能令城中曹陈等人误判,以为我军心不稳,将帅失和,有机可乘,或会按捺不住,出城来袭。』

    赵云将舆图展开,目光在其上游动,似乎在寻找着某个地点,『若敌军出袭……我等便可预设埋伏,以逸待劳,力求一举歼其出城之精锐,则可破此僵局!』

    张辽思索片刻,便是补充说道:『此计甚妙!不过细节之处,仍需好生斟酌,力求逼真,方能引鱼上钩。嗯……一来,散布消息需巧妙,可通过责罚个别「滋事」军士,让俘虏听闻之……』

    『军士佯装懈怠,亦需掌握分寸……不如就让胡骑相争于城下?』张辽继续补充道,『或许还可以……制造疏漏,让之前俘虏曹军兵卒「意外」寻得机会逃脱,令其带回「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两人低声商议着,身体前倾,声音低沉而专注,开始详细推演每一个步骤,分析每一种可能,考量每一个细节。

    不知不觉之间,两人渐渐地靠近,身体虽然并未接触,但是地面上的影子已经融为一体。

    帐外秋风依旧呜咽,卷动着旗帜,发出猎猎声响,但帐内的气氛已然截然不同。

    之前些许存在的隔阂与猜度,已在二人充满智慧的善意有效的沟通交流之下,以及在二人以大局为重的共识之中,消散殆尽。

    取而代之的,是两位当世名将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再次紧密凝聚起的高度默契与磅礴力量。

    一场围绕邺城的智斗,进入了新的、更复杂的阶段。

    ……

    ……

    一场秋雨一场凉。

    秋雨淅淅沥沥,敲打着安阳城头的青砖,溅起细碎冰冷的水花。

    安阳之北,也就是邺城了。

    作为毗连而居的『友邻』,安阳和邺城在穿过岁月风雨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有着诸多共同点以及千丝万缕的联系的……

    至于这种联系,究竟是好是坏,自然是见仁见智。

    战国时期的魏国,就已经设立了邺县。

    后来周赧王五十八年,秦国王龁攻下魏国的『宁新中』邑,将之改为安阳,具有安定、兴旺之意。

    至于为什么当时叫做『宁新中』,这么显得有些奇怪的名字,谁也不清楚,或许要问当时的魏国老大,方能知晓……

    或许是因为处于『宁新』之中?或许代表属于『宁』城之中的『新』邑?

    就这样一个历史上的地名,都是处于朦胧的轻纱之中,似乎是很清楚简单,但是其中详情又有谁会完全知晓?

    就像是当下安阳当中的人心。

    是人都有心,但是人心隔肚皮。

    

第3784章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